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310章 《取用疏》

第1310章 《取用疏》[第1頁/共5頁]

臣察知,前宋之財務一分為二,一為戶部左曹(元豐改製前為三司)所率領,由轉運司、州縣主官、市鎮稅官而構成之財務收納各衙門,其掌田賦、商稅、酒稅、常貢、征榷之利;

而前宋左曹隸戶部尚書,右曹不隸戶部尚書,是以天下之財分而為二。而蘇轍《元祐管帳錄敘》中則又言:‘若夫內藏右曹之積,與天下封樁之實,非昔三司所領,則不入管帳,將著之他書,以備觀覽焉。’

前者專司審計,下轄六司。曰農業審計司,曰工礦審計司,曰貿易審計司,曰關稅審計司,曰度支審計司。

既然如此,高務實到底是從甚麼時候起竟然就揣摩起了戶部這些事呢?他揣摩這些事的來由又是甚麼呢?

不過這統統都是為了引出另一個要素,他疏言:“故前宋歲入約一億,而其田賦折錢僅約三千萬貫高低(此中什物征收的米穀2445萬石,折錢征收部分未知,但數量不會很大),比重不過三成罷了;非農之稅款多達七成。故臣言:兩宋之富不在農而在商矣。

當然,奏疏都是先經通政司而到內閣,是以頭一個看到註釋的,乃是諸位閣老。

奏疏寫到這裡,高務實該鋪墊的東西已經鋪墊完成,接下來就要開端“上乾貨”了。

申時行以己度人,當然不會以為高務實這麼做真的隻是為了挽救大明朝。他的思路不由自主地開端跑偏:莫非高務實以為他仰仗“天下文膽”、“天下第一文帥”等身份還不敷以固寵,還要把本身打形成為另一個蔡京?

特彆是附上的那封條陳,洋洋灑灑寫了數萬言之多,其存眷的詳細事件之詳細,所作安排之全麵,完整超乎申時行的設想。

申時行倒抽一口冷氣,額頭上連汗都下來了:好你個高務實,你是要掐住全部中樞各部衙的脖子啊!

為甚麼這麼想?且不說戶部多了兩侍郎以後,戶部尚書的權威必定更盛,就單說他阿誰“審計署”裡頭就有很大的貓膩!

感激書友“曹麵子”、“乘月隨風”的打賞支撐,感謝!

今臣有一言:無士則國不明,無農則國不穩,無工則國不強,無商則國不富。士農工商,雖有前後,獨不成偏廢,望陛下思之察之。

或謂:古有湯昌,亦有桀紂。我皇上固神文聖武,焉知後代子孫皆儘賢德?倘有一二不肖,薄賦另有可限,重稅難道虐民?

高務實是高拱的衣缽傳人,以高拱昔日的觀點作為此疏的開篇,政治企圖非常較著。不過,他也不但是出於政治目標,一向以來他也都附和這一觀點。

歸正高務實必定是想著要入閣的,這一點申時行用腳指頭都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