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356章 南察風波(廿八)衝陣

第1356章 南察風波(廿八)衝陣[第1頁/共5頁]

萬一抵當不住,接下去如何辦?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時蒙古重騎最常見的鎧甲是鐵片甲(外史稱之為lamellararmor),也有人穿鎖子甲和皮革護甲。鐵片甲本身能夠抵抗彎刀的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擲兵器的穿刺,但是刀劍能等閒砍斷牢固鐵片甲的皮筋,持續多次的劈砍能夠導致鐵片甲崩裂。

以步製騎?現在看你還如何製!

如許的配置意味著布日哈圖冇有考慮本身傷亡,他將但願完整依托在沖毀張萬邦部以後重馬隊對明軍形成直接殺傷之上。

跟著火炮的臨時謝幕,明軍刺刀陣火線的三段擊開端打響。套路是一貫的套路,第一輪齊射形成了蒙古重馬隊近百人傷亡——這個數據比不上漠南和遼南那兩次,啟事就在於布日哈圖前軍是有籌辦的,清一色利用了被甲的重馬隊。

前軍的精銳更是遵循布日哈圖的指導死命節製好戰馬,以免它們在巨響中吃驚亂了陣腳,以及在麵對刺刀陣時落空往前衝的勇氣。布日哈圖為了此次作戰,集合了大量的重馬隊,這些重馬隊在蒙古軍中非常貴重。

但是輕馬隊固然首要,卻不代表他們的職位比重馬隊更高。輕馬隊普通隻戴圓型頭盔,身材和馬匹的護甲很少。輕馬隊們利用的蒙古複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料、牛角和肌腱複合製成)的機能比歐洲當時最好的英國長弓(榆木或紫杉木製成)還優勝,外史專家得出的結論是:蒙古弓拉力起碼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國長弓彆離為80磅和230米。

布日哈圖用來講服圖們的例子,便是大明重修大寧城。大寧城在大明初期便是專門用來控扼蒙古的一座城池,厥後因為大明內部發作靖難之役以及後續的動亂,這才終究被放棄。

然後他們便吃到了第二輪炮擊。壞動靜是,他們再次喪失了三四百人之多;好動靜是,從間隔上能夠看出,明軍的大炮已經來不及打第三輪齊射了。

固然這支重馬隊衝陣步隊已經較著比一開端變得虧弱了很多,戰前約莫兩千重馬隊,在兩輪炮火和三輪火槍齊射以後,現在能夠隻剩下一千掛零,但是一千重馬隊一往無前地衝殺到刺刀陣麵前,刺刀陣真的能夠抵當得住麼?

布日哈圖麵沉如水地在火線觀戰,臉上的陰霾正如本日的氣候。圖們大汗有些不安地看了一麵火線的傷亡,節製住胯下蠢蠢欲動的戰馬,轉頭問布日哈圖:“真要如許打?”

“彎刀打仗仇敵身材味沿著刀刃曲麵滑動”,不會砍入身材而拔不出,劈到鎧甲不易被震飛,是以能夠持續劈砍。輕馬隊還照顧一種帶鉤的矛或槍,能夠用鉤把仇敵拉上馬。因為槍頭有鉤,刺入仇敵身材不會太深,輕易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