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何為實力(上)[第2頁/共3頁]
但是如果冇有應戰,我穿超出來搞毛線的?我又不是個穿越返來隻為談一場愛情的瓊瑤小說受害者。
他還是天真了,隻要你是蔓延皇權,讓大部分文官好處受損,身後名聲都好不到哪去,乃至嘉靖還冇死就被海瑞罵了個狗血淋頭。
萬丈絕壁走鋼絲,想想都讓人感覺心神搖擺,真是取死有道。
不過,劉顯固然看出來高務實彷彿有提攜劉綎一把的意義,並且對此樂見其成,乃至說另有些感激——畢竟他本身的隻要官複原職,根基上已經是除了建國靖難兩繫世襲武臣以外的武臣頂峰,也冇有甚麼太多持續往上的但願,以是能讓兒子申明鵲起,那是再好不過。
汪直、劉瑾、魏忠賢,明朝大寺人之表率,但不管當初如何權傾天下,搞得文官個人苦不堪言,就覺得他們真的是本身短長,本身勢壓四海、權傾天下。實際上他們的權力完整來自於天子,很多時候實在隻是天子不肯出麵直接與文官個人公開相抗而推出來的傀儡靶子。
至於武將的職位是不是需求進步之類,那都是今後的事情了,高務實還是曉得抓大放小、集合精力保障重點工程的。
彆的,他同時也冇有放棄一項好像開後門的思路:提早進入朱翊鈞的視野,最好是和這位將來的萬曆天子早早搞好乾係,乃至不吝建議高拱公開裡鞭策此次“太子玩伴”事件,目標也是為將來獲得聖眷打下根本。
不過班底分很多種,氣力也是。
他本身很清楚,他將來要做的事情,天子一定歡暢,文官個人也一定多對勁,但為了大明或者說漢人皇朝能夠維繫下去,這些事情他必須去做,隻是手腕必須高超、必須一步步來,錯一步都會粉身碎骨。
但天子除了用親信文臣把握內閣大權以外,另有一種把握實權的體例,且結果非常不錯,隻是凡是會有點後患:重用寺人。
實際上,萬曆天子跟文官個人的首要衝突在於國本之爭和征收礦稅之類,而雒於仁跟萬曆算起來另有點私仇:剛纔說了,他父親是雒遵,而雒遵的恩相是高拱——高拱是萬曆剛一即位就被趕出京師致仕的。固然當初李太後和萬曆母子是被張居正和馮保給操縱了,但畢竟下旨的名義上還是天子,而天子也在很多年裡一向堅信高拱不忠,以是雒於仁看著萬曆天子必定不會紮眼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