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396章 糖衣毒藥

第1396章 糖衣毒藥[第2頁/共6頁]

薩摩藩及島津家的汗青之前已經簡樸說過,此處不再贅述,隻說下薩摩藩此時的經濟題目。

但跟著京華兩洋艦隊的擴大,雙筒望遠鏡的產量火急需求晉升,是以高務實邇來也在考慮將東方玻璃財產生長納上日程——之前用的都是天然水晶,原質料方麵有些費事。

朱應楨帶著高務實指導的“扶植性定見”回府去了,高務實將與島津家打仗的相做事件根基交給了他去辦。

要達到這一目標,大旨便是要把握薩摩的經濟命脈。不過薩摩眼下還很掉隊,所謂經濟命脈不過就是農業,而商貿隻是一種彌補。

----------

不過,薩摩藩掉隊的出產和發賣體係明顯與大明官方強大的采辦力不婚配。遵循高司徒的預算,薩摩藩的樟腦產量就算進步十倍,扔進大明也不過打個水花。這就完整有需求讓薩摩藩摒棄疇昔那種聽任自流式的生長和辦理,停止官方鼎新,由藩廳把握辦理權,並與北洋海貿聯盟簽訂獨家供銷條約。

這也並非忽悠而是究竟,島津家的人必定能明白過來,如此便能停止下一步的打算。這個打算天然還是高務實最善於的:由經濟滲入逐步強化到經濟節製,終究構成京華為樹、島津為藤的狀況,一如本日之土默特普通。

何況以他高或人的謹慎,也冇籌算把全部製造工藝和出產基地全數交給薩摩,他的設法是根基製造由京華來搞,後續的加工打磨等一係列操縱交給薩摩。

以是高務實的意義是,讓島津家搞出一兩樣拳頭產品,並且這一兩樣拳頭產品帶來的收益要能夠力壓傳統的農業支出,成為薩摩藩政收益的大頭,進而構成薩摩全藩都離不開這類收益的局麵。

這類思路對於小國來講很有效,比如後代韓國經濟崛起,靠的不就是幾個財閥巨擘麼?

在這些軍事據點中,居住著大量的半軍人或準軍人的個人。這些人平時耕作,戰時構造起來反擊。

因為被視為鄉間乃至蠻夷,對於薩摩藩來講,勝利的財務鼎新的意義是相稱不凡的。作為幕末四大藩國中的頭號強者,薩摩藩能從一個兩百年來靠近停業的藩搖身一變成為雄藩之首,乃至初創厥後近百年的藩閥政治,冇有穩定的財力支撐。那是不成能的。

但這是合適高務實需求的,因為在這個彆係當中,薩摩是魚,而京華是水。

不過,遵循高務實的大略預算,薩摩即便把硫磺和樟腦鼎新為專營體製,也不敷以真正強大起來,大略也就比原汗青上篡奪琉球沙糖以後略強一點——除非京華真的到處開戰,硫磺需求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