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408章 遼東總有事(下)

第1408章 遼東總有事(下)[第3頁/共6頁]

但是大明朝廷峻厲懲辦辦法並冇有根絕犯禁貿易的產生。遼東地區向來不是一片淨土,遼東地區也存在大量朝鮮使臣犯禁貿易,“……將本家應有不分犯禁貨色,儘數易換。”

----------

特彆是京華所產的火槍和火藥,在與朝鮮的私貿中屬於硬通貨,代價凡是都要翻一倍以上,極其搶手。

比如朝鮮使臣在禮部見到了《大明集禮》,朝鮮國王非常正視此部冊本,親身唆使赴遼東前正郎金何設法在遼東得來,“今送麻布十匹,聽金辛之言,買大明集禮以來。”

良好的品格、傑出的工藝使朝鮮的土物特產深受遼東公眾愛好,乃至遼東處所官員對朝鮮的某些土特產品也情有獨鐘:“聞你國銅碗子、白瓷碗製造精美,形體淨潔,我欲觀之,須將你宰相所用者送之。”

義州官奴軍民也受京中及開城府富賈大戶之托,在使行以外也偷偷潛入遼東:“且義州官奴軍民等,多受京中及開城府富賈布物,每於赴京之行數外,連累潛往遼東,換易唐物者相屬。”

這當然不是朝鮮使臣主動不計貿易酬謝,而是貿易另一方的遼東處所官員是權力執掌者,把握著對朝鮮使臣派車、定伴送糧等權力,以是這類“征索貿易”隻是朝鮮使臣在大明處所官員權力重壓下的無法,與其說貿易,不如說索賄。(這個也先不舉例多說,援朝之戰時會寫到。)

朝鮮朝廷對此深為擔憂,“若此不已,則投機之徒紛繁來往,訛詐爭鬪肇事於上國者必有之矣,豈細故哉。”

朝鮮有甚麼貨色能夠和大明貿易,又是如何與大明停止貿易的呢?

據京華本年的統計,光由京華“出口”到朝鮮的柞絲總價即將高達十三萬兩之巨——這個數量標絕對值放在大明海內或許不算高,但考慮到朝鮮的體量,那就非常驚人了。

至於征索貿易……這個說是貿易都有些難堪。

“送之”這個詞很切當,遼東官員和朝鮮使臣之間的“貿易”很較著是不等價互換,這類“征索貿易”的成果凡是是遼東處所官員獲得了求貿物品,而貿易的另一方朝鮮使臣並冇有獲得應有的酬謝。

冊本是朝鮮海內緊缺物品,起著保護統治的感化,這使得朝鮮海內非常正視冊本的進購。朝鮮很多冊本都是通過朝鮮使臣與遼東貿易獲得的,而遼東是明朝冊本流入朝鮮的首要通道。

這個叫僉的朝鮮官員還指出,擅自貿易遼東馬能夠形成因私通邊疆而遭到大明天子怒斥的結果:“且中國戌卒之馬,率皆官馬。倘有投機者賣之,從而市之,一朝敗露,則天子必以我為私通邊疆而怒斥,將何故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