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建州風波(下)[第1頁/共5頁]
高務實道:“此前聽聞他近年來身材不如暮年,不過臣前不久又傳聞他還曾經帶兵巡邊,想來倒也無甚大礙。”
而李家在薊鎮隻要一個李如樟,職務也僅僅隻是分守薊州西路參將。李如樟是李成梁第四子,報酬天然比不得宗子李如鬆,身邊隻帶了一千隨任仆人。這一千人放在十七八萬薊鎮精銳麵前濟得甚事?
感激書友“書友20190224103304146”的打賞支撐,感謝!
朱翊鈞趁此機遇也再次把這事提了出來,問高務實感覺李成梁要如何措置。
楊四畏是現任薊鎮總兵官,接的是戚繼光進京留下的位置。
申時行上疏申救之時,是李成梁剛敗,建州之戰並未打完,天子也還在躊躇到底要如何措置。故而當時高務實建議天子先不做迴應,等打完了再說,天子也承諾了。
至於用兵之境遇,自古難言必百勝而無一敗者也。今以其血戰之功為妄,以其報國之忠為欺,則將官隳心崩潰,任夷虜之縱橫而不敢言剿;邊臣亦鉗口結舌,任邊事之廢壞而不敢參論,其為害豈淺淺哉?
今建州仍為我三路合圍,虜酋兄弟插翅難飛。待全此大功,即便儘誅醜類,亦何足惜?然剿夷出塞原非李成梁一人之事,數路合圍亦為李成梁之遺策,倘以一計之誤、一戰之失而多生支節,儘冇成梁百勝之功,此則臣等之所深惜也。伏望皇上特賜體察。”
高務實道:“是,臣明白。”
高務實道:“臣覺得,難堪卻也不然。罰過仍須罰過,恩澤卻能夠另計。”
李如鬆麼,朱翊鈞倒是挺對勁的,隻不過前腳把他爹奪職了,後腳又把他送去遼東做總兵,這感受彷彿有些怪怪的。固然如許做的話,的確不怕天下人說本身刻薄寡恩,但是反過來看,則彷彿是本身怕了李家,感覺遼東少了他們李家就是玩不轉一樣,感受還是不對勁。
京師京營號稱四十萬,固然大多不能兵戈,可此中光配置頂尖的禁衛軍就有六萬,這支軍隊遵循大閱的環境來看,比任何邊軍都要精銳,可謂戚繼光練兵史的頂峰。申時行固然不懂兵,但他聽高務實評價過:禁衛軍陣前,縱十萬精騎衝陣而不成擺盪。
高務實道:“臣覺得寧遠伯此敗實乃朝廷近年來第一大敗,若換做彆人,恐怕下獄論死亦不敷惜,但既然其為世爵,無妨寬宥一些,隻奪其職,命其以寧遠伯世爵回京安養便可。”
朱翊鈞聽罷,點頭道:“你的意義我明白了,不過這三種安排我瞧著都有事理,卻也都不算萬全……我冇有指責你的意義,這件事的確非常毒手,隻是還得再考慮考慮。”
朱翊鈞皺眉道:“這是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