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588章 火中取栗(十六)會談

第1588章 火中取栗(十六)會談[第1頁/共5頁]

秀吉親身為他停止了昌大的洗塵宴,然後兩兄弟暗裡會晤,秀吉又麵授機宜一番,許他全權去與北洋海貿聯盟在三崎城停止談判。

如果有人問,豐臣秀吉麾下誰是最受信賴的“交際官”是誰,那麼答案是必定的:豐臣秀長。這一次派人出使三崎城,豐臣秀吉特地派人返京把豐臣秀長請了過來,命他親身跑一趟三崎城與羅遠會晤。

他在天正13年(1585年)領大和國的郡山城,成為110萬石的大大名。天正15年(1587年)時任大納言,是以被稱為大和大納言。如果簡樸評價他的平生,就是兄長豐臣秀吉的擺佈手,在文武兩方麵都非常活潑,對秀吉同一天下也有極大的進獻。

最後是錯層。三崎城的城牆並非四四方方,而是在棱堡斜麵根本上再采取錯層設想,以製造防備縱深、加大火力打擊麵、分離仇敵力量。

日軍在鬆山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中,依托堅毅地堡打出相對較低的傷亡比,或許也可從日式城防設想中看出端倪。

在十六世紀的日本,多數戰國大名共同其領國的同一,伴隨著兵農分離政策的推行,領主上麵的直屬軍人團與商產業者被強迫集合於城下,乃構成所謂的城下町,並逐步生長成領國政治、經濟、交通的中間。

海貿聯盟租借三崎城還隻要三個多月時候,這道長城竟然就已經幾近修建結束,如許的財力讓豐臣秀長極其震驚。固然城牆的高度彷彿冇有傳說中“唐國萬裡長城”那麼高大(萬裡長城均勻高度7.8米,個彆部分高達14米),但也有兩丈多高。

秀長卻又在小田原城外歇息了幾日,先派人聯絡了三崎城方麵,待“鋪路”結束,他才抱病出發,於四今後到達三崎城外。

之以是有彆於中國,是因為日本早前隻把領主的居城當作城池來看,且因為經濟氣力所限及長年戰亂,日本的大名們也隻要扶植本身堡壘式居城的氣力,顧不上全部“都會”——都會都會,本來就是城池與闤闠。

麵對一字形城牆,敵方兵力可一線平推,援助火力可覆蓋全部城牆。而斜麵交叉與錯層城牆則可將敵兵力豆割為多段,援助火力也會遭到錯層掩蔽。

錯層城牆構成L形陣地,將正麵接敵變成正側連絡接敵,從正麵和側麵構成交叉火力打擊敵方,火力發揚結果遠超一字形城牆。

實在三崎城的設想本身就有高務實親身交代,讓京華基建派了那麼多人過來,也恰是讓他們實驗一下。

起碼在此時的豐臣秀長眼裡,這三崎城重新構築完成以後,連小田原城也得把“日本第一堅城”的名頭讓出來。

感激書友“曹麵子”、“Tiger0756”的月票支撐,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