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章 火中取栗(十八)大量[第1頁/共5頁]
實際上而言,如果造艦技術達到必然的水準,這三個標準之間不過就是你強我就弱,你弱我就強,不存在保持一個或兩個維度的前提下還能進步另一個維度。但題目是,日本的造艦技術此時非常掉隊,安宅船和關船的技術程度都另有很大的晉升空間,以是實際上京華是有才氣為它們停止技術進級的。
日本水軍利用的船隻大抵上三種通例型號和一種特彆型號。通例的依大小排序是安宅船、關船、小早船。三種船都是單桅,遠洋時利用帆,近戰則利用櫓,船體分上中底三部分,底部在吃水線以下。彆的另有一種非常規型號,稱為鐵甲船,但是太重,既不能出遠洋,又因為日本產鐵量不敷,造得也很少,臨時能夠不提。
一樣據《武備誌》描述,這類巨船設樓三層於上.其傍皆護板,護以茅竹,直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層。基層裝壓艙石,第三臣安排淡水櫃,第二層為兵士居住的處所。最上一層為露台,需從第三層的梯爬上,兩旁用板翼作欄,人靠在上麵作戰,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實為海戰利器。
這兩類大福船的共同缺點是矯捷機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順風順潮,而迴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曠大洋,在裡海則易膠淺,須跟哨船佈施”。(《續文獻通考》)
對於這一成果,豐臣秀長的態度是大舒了口氣,而羅遠則是神采臭臭卻心中暗喜。
但此次豐臣家提出要采辦的兵艦卻連型號都要定製,因為他們感覺武裝運輸艦太大了,各種本錢算起來有些貴,他們需求小一些的兵艦。
這事還得從日本“水軍”的實際環境提及。之前曾經說過,日本“水軍”實在隻是厥後的叫法,最早的日本海上力量應當稱作“海賊”。早在安然期間,日本就呈現了和山賊性子不異的海上武裝擄掠個人——海賊。
能夠還是堺町的位置離大阪城實在太近的原因,豐臣秀長一口咬定海貿聯盟在堺町的駐軍不能超越五千之數。他還“非常知心”地表示這五千之數裡頭有四千零三十八人打算為海貿聯盟的一個標準步兵協,剩下約一千人可以是這一協軍官們的家眷、仆人等。
以兵艦為例,京華疇昔隻對大明海內的海商出售武裝運輸艦,而因為高務實看重製式標準(這是從本錢考慮,包含出產和保護兩個方麵),是以京華的武裝運輸艦全數是一個規格,非常同一。
福船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底尖上闊,船首昂起伸開,尾部矗立,吃水約3.5米,艦首備頭炮1門、兩側設備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噴筒60個,火銃10支,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海員9人,兵士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