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內廷行走(上)[第2頁/共3頁]
“那就加個刻日,太子大婚之前,準高務實內廷行走。”隆慶擺手道:“這下冇甚麼可說的了吧?哼,天下事他們要說,朕家裡甚麼端方,也要他們指手畫腳了不成?”
高愛卿學問過人,不知是幾歲開蒙?
李貴妃並冇有再分外考校高務實的學問,讓高務實落空了裝逼的機遇。本來他還感覺如果李貴妃像某些彆史、演義之類小說裡的朱紫那樣出幾個春聯,本身再對幾個高逼格的下聯出來,然後找機遇把故事襯著一番鼓吹出去,那在士林的名聲必將更好聽一些。再如何說,那《笠翁對韻》本身但是背得滾瓜爛熟的。
傳聞令堂一向留在新鄭教養孩兒,真是可貴,高愛卿想必也獲益很多?
更何況李貴妃剛纔還見過“高務實的高文”,那《龍文鞭影》固然臨時隻瞥見第一篇,卻已經讓申時行這位當年的狀元公和其他六位顛末閣老們精挑細選出來的太子講官讚不斷口,考校他這些東西,豈不是魯班門前耍斧,關公麵前舞刀?倒不如藏拙來得穩妥。
雖說太子讀書之事有高先生、申先生和諸位講師定論,但高愛卿你既然假侍讀學士,若太子有甚麼不消功的處所,可也要及時規勸纔是,高愛卿你可明白?
高愛卿寫得倒是一筆好字,好巧還正與太子同工趙體,你可還會彆家筆法?
高務實麵對朱翊鈞能夠稍略不消那麼正式,因而麵露淺笑道:“太子談笑了,假侍讀學士隻是陛下隆恩,讓臣在外間的身份看起來清貴一些,實在當不得真。若蒙太子不棄,臣與殿下天然是同窗。”
以是李貴妃隻是問了些關於高務實小我的私事,其詳確之處,乃至讓高務實感覺本身是不是受史乘影響過火,而史乘對現在的李貴妃、將來的李太後過於拔高了一些。因為李貴妃明天問他的一些題目,如何看彷彿都過分嚕囌——
看起來,朱翊鈞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是很有樂意讀書向上的心誌的嘛。
反倒是朱翊鈞說出來的這點,高務實有些不測。
……
何如實際總不如裝逼流小說那麼飽滿,李貴妃本身固然這幾年也儘量讀了點書,但那主如果出於用知識武裝腦筋來應對能夠碰到的宮廷鬥爭考慮,真要論學問,畢竟根柢擺在那邊,再強能強到哪去?
希冀三言兩語隨便幾句話就讓貴妃娘娘感覺高務實跟本身親得彷彿母子普通,那隻要傻子纔會做這類好夢。究竟上李貴妃與高務實的扳談非常有趣,根基處於一問一答的簡樸形式,不過彷彿也正因為如此,倒是更像“召對”了一些。
高務實一邊應對,一邊在內心揣摩,這貴妃娘娘問的話東一榔頭西一棒棰,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她究竟隻是隨口瞎問,還是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