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 大戰之前(下)[第1頁/共6頁]
固然黃芷汀和高孟男的陳述中表示這類品級差在南疆各國本來就存在,但高務實曉得阿誰品級差實際上是“階層差”,比如貴族、僧侶、地主豪商和淺顯農奴(不是農夫,真的是農奴)必定不是同一個階層,但是現在漢化政策竟然又培養了另一種品級差:漢人和非漢人——這就很有隱憂了。
按照客歲底、本年初高務實的整編號令,這四個戒備軍的團體氣力調劑了一番,兵力配置為:升龍戒備軍四鎮,兵力50800人;金港戒備軍四鎮,兵力50800人;金邊戒備軍三鎮,兵力38100人;萬象戒備軍兩鎮,兵力25400人。合計四大戒備軍共有十三個鎮,總兵力高達165100人!
但是,出了這片地區可就分歧了。固然緬甸、南掌等地作為當年的“三宣六慰”一部分,漢文明對他們的影響也很深,但畢竟冇有達到安南的境地,京華的漢化政策固然貫徹得很實在,但結果就比安南差遠了。
如許一來,即便加上三崎城的京華正規陸戰隊一千八百人,全部三浦半島的陸戰兵力竟然還不到三千。平時號稱的“近萬”純屬虛張陣容,因為那剩下的部分實在都是艦隊的海員。
成田家自從忍城之戰以來,本來就有較著的陰盛陽衰之勢,固然家屬中的男丁另有好幾個,但無人能與甲斐姬比聲望。如此景象,再加上京華氣力之強大,成田氏長的擔憂底子粉飾不了。
就說這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三國,根基也就相稱於南疆的安南、南掌、柬埔寨,京華在此三處現在駐軍有多少?有四個戒備軍:升龍戒備軍、金港戒備軍、萬象戒備軍、金邊戒備軍。
以全部南疆來看,漢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無疑是安南北部和中部,即從黃芷汀的“封地”海東府到中部的金港,成為全南疆漢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在這一地區,廣義漢人(即漢族和從廣西、雲南等地南下的僮、苗、瑤等,隻要會說漢語則在南疆同一算作漢族)和歸化漢人占比已經靠近六成。考慮到這片地區做到這一步隻花了十年擺佈,實可謂是效果卓著。
而龍牙城則不然,這片地區陣勢較平坦,大部分是平原,隻是東境有一些丘陵,而水資本也充足豐富。其西部有寧宜河、中部有馬六甲河、東部有吉江山,三條河道皆流入馬六甲海峽。
日本與大明分歧,日本人是答應半子擔當的,固然普通來講會要求這位女兒是半子正室,但是這一條在實際中卻並不那麼嚴格。如果這位半子的力量充足強大,強行擔當的環境在日本可很多見。
後代新加坡因為人丁增加的啟事,不得已為淡水供應花了海量款項和無數精力,高務實可冇那麼大興趣投資這些本來不需求花的本錢。隻要不把它當作首要經濟都會,隻當作軍港型都會,其人丁決定不成能那樣收縮,供水等壓力也決然不會那麼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