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章 伐元(十二)禦前[第2頁/共5頁]
申時行有些惱火起來,道:“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不成能是王對南(王家屏)吧?他有甚麼態度這麼做?”
至於許潁陽、沈龍江二人,他們或許不肯看到高日新再出風頭,但不管如何他二人也是高文正之弟子,如果做出這等事來,一旦事情有個萬一,透露於天下人之耳目,他二人立即表示申明儘毀的結局,這不是他們能夠接受的。”
“天然也不是王對南,他不但冇有態度如許做,更冇有才氣做出此事。”王錫爵大搖其頭,頓了一頓,沉吟道:“元輔,我思疑……此人恐怕出自我心學內部。”
漕運總督是個權力甚大,但卻並非實學派很有興趣爭奪的位置,是以舒應龍做了幾年漕運總督也冇人挑刺找他費事,位置非常安穩。
感激書友“曹麵子”的月票支撐,感謝!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來王閣老一世賢明,此次卻不謹慎做了螳螂,被那在後的黃雀給盯上了。隻是,這“黃雀”究竟是誰?
“此事尚未查明啟事,但據闡發,恐怕江南一些本地世家早已在高日新的監督之下。這些人各乘船隻從本地解纜之時能夠便已經透露,而稅警總隊在崇明縣(今長江口的崇明島,但此時冇有構成團體,是由幾個沙洲構成)還設有一處棱堡,堡中有觀海瞭望塔……他們大抵就是被這座塔上的瞭望哨所發覺,繼而稅警總隊派船尾隨而至南京。”
申時行麵色還是不豫,但還是勉強忍住心中不滿,將這些設法簡樸說了說,籌算看王錫爵有甚麼觀點。
房中,本來負手而立,背對門口方向的申時行轉過身,一樣也是一臉嚴厲,乃至能夠該說是峻厲,目光當中極其少見的暴露三分淩冽。
不過申時行想了想,感覺這個能夠性固然有,但實在不高。站在高務實的角度來講,他底子冇有需求把南下安定漕軍動亂當作大功對待——伐元之功不比安定漕軍騷動之功大十倍百倍?放著伐元之功不取,卻來撈這點蠅頭小利,這絕非高務實的做派。
所謂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立了大功天然就能升遷,而他已經是漕運總督,在處所上已經升無可升,隻能回調中樞。到了阿誰時候,朝廷不管如何都要空出起碼一部尚書的位置來給他讓路。
“不,不止此事。”王錫爵歎了口氣,道:“今次之事疑點重重,不止是‘倭寇’船隻被人尾隨,另有其他好幾處疑點。比方我本來要求他們在鎮江與揚州之間行動,成果不知如何回事,漕軍船隊的集結地點被定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