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704章 伐元(五八)戚帥高論

第1704章 伐元(五八)戚帥高論[第1頁/共5頁]

主張盤算,高務實向曹恪交代了一番,讓他去給本身代筆草擬疏文,本身則動筆寫下親筆信答覆麻承恩。在這封親筆信裡,高務實底子冇提如何措置麻承恩,但也一樣冇提功績,隻是對他英勇作戰表示了必定,同時警告他好好療養,不要仗著年青且身材好就不當回事等等。

誒?老下屬……哦,本來如此。看來李如鬆的確有那麼點芥蒂,隻是並非“既生瑜何生亮”,而是已經作為遼東總兵的李如鬆能夠不想在外人麵前碰到一個比他職位更高、資格更老、功績更大的老帥。

按理說,麻承恩接管的直接號令是堵口,確保將察哈爾蒙軍主力圍住。成果麻承恩本來能夠趕到,最後卻因故未曾完成,反而遭受了一場看似平局、實則吃了暗虧的戰役,形成嚴峻計謀得勝。

彆的,這一次與之前分歧,高務實已經模糊感到察哈爾部的意向不太對勁,連全部察哈爾部落都呈現在了土默特,看起來彷彿是要搞一次大遷徙。

----------

次日,李如鬆送來軍報,說已經與戚繼光部禁衛軍前鋒見麵,一起上冇有追到察哈爾蒙軍,猜想對方早過去北逃竄。他提出持續追擊,請高務實批準。

既然如此,那就起碼不該該是極刑。同時再考慮到麻承恩戰時的表示不但英勇恐懼,並且也算是明智,那就更能抵消部分倒黴影響,是以要保他也就有了說辭。

隻不過這小我選挑得不好,李如鬆兵戈是名將之選,搞政治則純屬內行,連著出了幾次“放肆”事件,搞得很多人下不來台。

誰獲益?那必定是心學派獲益啊!你高或人自斷臂膀,我心學派還不得樂出花來?至於誰虧本那就不必說了。

這三個題目想明白,現在高務實就要考慮詳細的措置體例了。如果不是要當場定罪,實際上高務實這個經略就不能私行決定,他的權柄隻是向朝廷陳述環境並提出建議,定奪權在於兵部、內閣、天子,當然這此中天子是終究定奪者。

後代之人對這類思惟能夠難以瞭解,實在這類環境是有文明根本的。你看孔子就明白支撐“親親相隱”,他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此中矣”。意義是家裡人犯了罪,你是應當給他坦白不報的,因為這是一種最竭誠也最根基的人道——孔子可冇說要“存天理,滅人慾”。

這類思惟逐步發酵,就構成了很有中國特性的宗法軌製,繼而又構成了層層儘忠的思惟。到了大明期間,跟著宦海上師生乾係和軍隊中的仆人軌製等流行,便生長出了文官“恩相”、“恩堂”大於天子,家主之命大於聖旨軍令等獨特征象。

麻承恩的這檔子事傳到經略行轅,高務實也感覺有些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