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戰後波瀾(七)送爾觸北宸[第1頁/共5頁]
是可忍孰不成忍!這個時候就講究不得這很多了,必須把高務實文臣勾搭勳貴的狼子野心書記天下,為大明朝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
申時行搖了點頭,答道:“可存此心,莫做此望。現在宮裡一點口風都冇露,我看此事頗不平常,恐怕皇上還是想要遵循他們少年時的商定,用高求真為輔臣。如果皇上鐵了心要如許做,在滅元之功的加持下,我們誰也冇法挽回。”
不過現在心學派內部倒高的聲音太強了,連王錫爵也不敢持續反對,隻好把目光投向申時行,但願申元輔來壓一壓,不要讓一群年青人瞎搞。
前者意味著高務實在大明首要軍事力量——邊軍中的影響力,不過要拿這一條說得皇上對高務實心生思疑卻不輕易。畢竟大明朝的軍事批示權一向很安定,高務實隻要冇有獲得受權,冇有虎符在手也批示不動誰。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是大師都能從中贏利,你半年我八斤,分贓比較均衡,那當然不能隨便粉碎端方。但現在局麵變了,眼看著再讓高務實如此生長下去,恐怕要不了幾日就是海貿聯盟吃肉而其他人頂多能有口湯喝,乃至目光再看長遠一點就會發明,搞不好這口湯都會被端走。
大明內部,高務實最有機遇引發皇上的狐疑的點之前很多,厥後他主動放棄了對東廠和錦衣衛的直接影響,直接就去掉了此中大半。眼下另有機遇讓皇上以為是威脅的,恐怕隻要兩個方麵:一是其在邊軍中的聲望和目前正具有的批示權,二是他和靖難係勳貴個人的強勢聯盟。
至於說高務實登高一呼,九邊各鎮立即改旗易幟,這類事彆說天子不會信,就連心學派官員們本身都說不出口。邊軍如果如許的牆頭草,王驥、王越他們當年豈不也有這本領?
彆說麵對如許的號令李如鬆是否會照辦,現在最大的題目是心學派底子聯絡不上李如鬆——他跑得太遠了。
但現在的題目在於高務實是在大勝以後回京,察哈爾蒙軍好像脫韁的野馬普通在向西逃竄。李如鬆部說是說受命追擊,但實在高務實給他的號令是“逐敵至蒙疆外,不必強攻”,是以李如鬆兩次追上,都隻是對察哈爾大部落停止襲擾,一旦察哈爾和外喀爾喀部主力轉頭擺出死戰架式,李如鬆就後撤待變。
現在擺在京師各方權勢麵前的局勢都一下子變得龐大起來,高務實俄然放棄戰役火線的軍權回京,這在大明汗青上統兵的文帥當中尚屬初次,實在是冇人能夠敏捷以往的按照經曆做出公道反應。
在這一點上,即便高陌想方設法聯絡上了陳矩,陳矩也冇有給個大口語——換句話說就是說了一通場麵話,冇甚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