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章 戰後波瀾(十一)驅虎吞狼[第2頁/共5頁]
“嘶……”
16世紀後(即1501年後),科爾沁一部南遷遊牧在嫩江流域,稱“嫩科爾沁部”,而留居在原地的科爾沁則稱為“阿魯科爾沁部”,以是阿魯科爾沁實在就是當時留牧於呼倫貝爾及後代黑龍江北部等地區的科爾沁部統稱。
高務實當初倒冇和梁夢龍商討如何犒賞嫩科爾沁部這件事,因為本質上高務實以為在伐元勝利以後,大明威加海內,嫩科爾沁部必定不敢冒昧,犒賞的題目完整能夠視環境再定。
出產力低下的阿魯科爾沁人固然畜牧才氣不差,但人話柄在漲不動,很多時候就成了察哈爾部的戰馬供應商——可惜圖們汗白嫖戰馬不給錢,活脫脫把他們當韭菜,割了一輪又一輪。
換言之,從某個程度上而言,“嫩科爾沁部”能夠看作分部,而“阿魯科爾沁部”實際上纔是科爾沁部的主部。
不過他們冇比及這一天,李如鬆到了捕魚兒海就停了下來,安放心心在那兒設伏,厥後又莫名其妙地緩慢走了,留下原地鬆了口氣的阿魯科爾沁人唸叨著上師保佑,然後謹慎翼翼返回故裡。
不過阿魯科爾沁部本身對此也不甚在乎,他們以為圖們走了更好,因為如許相稱於少了頭頂上的剝削者,反而更加自在了。
彆看隻是口湯,大明這裡的一口湯足以讓嫩科爾沁部氣力快速反超阿魯科爾沁。到了厥後,嫩科爾沁部便開端對臣服於察哈爾逐步不滿,終究在不久後果為高務實的策劃和乾預而完整歸順了大明。
世人一同驚奇起來,連朱翊鈞都倒抽了一口冷氣,趕緊道:“光複河套……這怕是不輕易吧,鄂爾多斯部豈會情願放棄河套而去漠北苦寒之地?”
至於葉赫部和高司徒有聯婚這檔子事,梁夢龍並不在乎。他對高務實有著充足的體味,這位大司徒之以是聯婚葉赫,本質上就是要操縱人家,絕無能夠分不清敵我親疏。
這個打算的聰明之處在於,按照大明的常例,一旦遊牧部落要求“舉族內遷”,那就不是李如鬆能定奪的事,他必須上報朝廷——呃,有經略的時候還得先上報經略。總之,不是他李如鬆本身能“便宜措置”的了,如許阿魯科爾沁人起碼能夠先保住命。
而大明呢,起碼不好擺瞭然乾與嫩科爾沁部和葉赫部這兩家已經臣服的部落,即便要乾與也得講究一個師出馳名。而嫩科爾沁部與葉赫部的聯盟因為他們之間的氣力非常靠近,屬於麻桿打狼兩端怕,是以極有能夠就會維繫下來。
與此同時,阿魯科爾沁部卻因為氣力有限,且抱不上大明的粗腿,始終隻能雌伏於圖們汗麾下。但是阿魯科爾沁畢竟和嫩科爾沁部同源,圖們也不敢放心利用他們,是以該部在圖們麾下也是個邊沿人,冇甚麼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