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725章 戰後波瀾(二十)驚聞

第1725章 戰後波瀾(二十)驚聞[第1頁/共5頁]

殿門以外,隻見黃允吉、金誠一二人麵無人色,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奔到王筵之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似是累得筋疲力儘,一個勁兒地點頭吐舌,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德川家康麵色如常,微微躬身道:“人生活著,常常身不由己,大家頭頂都有運氣、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劍。現在三命已定,太閣為天下人,家康惟儘忠罷了。”

本來,明天是朝鮮國君李昖的四十歲生日。一貫愛好繁華熱烈的他,當然興趣大發,早已決定在金鑾殿上大辦宮筵,與文武百僚同樂共娛。一些恪守禮法的老臣以為他此舉有失體統,紛繁上奏卻勸他不住,也隻得由他去了。

豐臣秀吉彷彿冇推測德川家康會如此端莊作答,稍稍一怔,繼而問道:“德川公能健忘小牧悠長手之遺憾?”

三浦就是指三浦半島,也就是三崎城與玉繩城之地點。德川家康道:“玉繩城為成田氏長居城,氏長雖與京華之主有姻親之係,然終為我日本之臣,家康當以大義責之、大利誘之,使其即便不肯降服,也會恪守不出,不能為三崎之援。

“好!好!好!眾卿不必多禮。”李昖坐在那張純金龍椅上,胖胖的圓臉笑意盈盈。他也不起家,一舉金盃正欲歡樂報答,俄然腦中靈光一閃,憶起剛纔群僚的祝詞當中有“永樂”二字,倉猝放下了金盃,走下龍椅,俯身便向西方拜倒——本來柳成龍在偶然中提到了朝鮮宗主國明成祖年號,這是對宗主國大明的不敬。而李昖倉猝向大明國的北京方向拜倒,則是以本身虔誠禮敬來彌補剛纔眾僚犯諱的失禮之處。

對成祖這一恩情,朝鮮曆代國君自是感激不儘。他們平時便供著那龍椅不敢入坐,隻要每逢嘉會大典之時纔會登上金鑾殿的龍椅,調集百僚、宣詔發令,以示本國作為“小中華”的赫赫威儀。

正使黃允吉咳嗽了一聲,語氣中仍掩不住狠惡的惶恐和激憤,短促地說道:“大王,倭國關白豐臣秀吉野心勃發,竟然想要併吞我朝鮮三千裡江山了!”

不過眾大名都冇有推測的是,等德川家康到達豐臣秀吉的臨時禦所,神情立即一變,整小我寂然腐敗起來,胖乎乎的臉上隻要沉著剛毅之色。

豐臣秀吉本來覺得德川家康起碼會大抵說一說他要如何應對,卻不料德川家康惜字如金,竟然提也冇提。此事事關嚴峻,如許的答覆明顯不能讓秀吉對勁,是以他沉吟著問道:“德川兄欲以何策安定三浦?”

豐臣秀吉總算暴露笑容,自矜地拂鬚道:“不錯,我雄師在其北,島津氏如頭懸利劍,豈敢如此行事?德川兄看得明白呀。”

這話問得非常一針見血,但德川家康卻沉著隧道:“唐人艦隊雖強,要來我關東也是遠涉重洋,一起所費何止钜萬?借使我以三萬精兵圍而不攻,當此即將入秋之際,則此軍可就食於本地,而唐軍所食需海運補給,誰能久持,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