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章 戰後波瀾(廿一)元輔高見[第4頁/共5頁]
周詠內心一格登,卻不敢答話,隻是垂著頭默不出聲。宋應昌看不下去,在他身側偏後跪下道:“恐是琉球見茲事體大,怕福建多山道難,耽擱軍機,故以海船急送至浙江以省光陰。”
不過宋應昌看著這些公文,臉上的神情老是淡淡的,畢竟這些事情兵部固然能夠同意犒賞,但權力首要集合在汲引建議。針對財帛犒賞事件,現在戶部纔是話事者——詳細犒賞多少明聯儲小額銀票,這得等高司徒回京才氣定下。
聽了他俄然跳出來的這番陳詞,周詠和宋應昌都是心頭一跳,互視一眼,甚是驚奇:這朝鮮使臣當真是奪目油滑得很,藉著陛下的話頭立即便拽到了保衛他們朝鮮國的角度上去了!但陛下說的明顯是倭寇來犯我大明朝才讓他們有來無回,可冇有講“倭寇來犯朝鮮屬國”也要出兵互助啊!
萬曆二十年的八月,時已初秋,但氣候卻還是非常熾烈。這些年氣候非常,夏熱冬寒頗勝往昔,水旱蝗災此起彼伏。若非朝廷現在府庫略有紅利,戶部每年分外留出了三十多萬兩的賑災專項資金,恐怕北方早已流民四起。對於這一點,即便是心學派官員也不能跟著誇高司徒兩句。
“回奏聖上,關於倭酋豐臣秀吉企圖犯我大明之事,臣等已有發覺,正欲入宮麵稟聖上。”周詠聽到朱翊鈞問得鋒利,倉猝一步跨出,跪倒在地,雙手捧著杜化中的那封六百裡快騎急函呈上,顫聲說道:“此乃浙江巡撫杜化中送來的倭情急報,恭請陛下閱示……”
“陛下既作這等雄豪之語,想那朝鮮藩國高低必會據此而有恃無恐,反倒會不加警戒、文恬武嬉,隻怕他日不免……”王家屏素以樸直忠正聞名於朝,麵對朱翊鈞也是直言不諱。
宋應昌不敢擔擱,倉猝拿起這封六百裡快騎加急報告,往兵部尚書周詠的審簽房倉促而來。冇推測他剛奔至審簽房門口,卻見一名宮中的內侍正在裡邊向周詠傳達口諭:“陛下有旨,朝鮮使臣柳夢鼎入宮稟報要事,觸及藩國事件,急宣周詠、宋應昌速速覲見。”
“陳矩,著人扶他下去歇息吧……”朱翊鈞覷見柳夢鼎已是累得聲嘶力竭,便不再讓他待在西暖閣裡苦撐,叮嚀陳矩從閣外喚來幾個內侍把他扶了出去。
“哦?”申時行還真冇推測戔戔兵部右侍郎的宋應昌竟會公開在禦前集會上出言反對他的定見,不由怔了一怔,有些憤怒地盯了宋應昌一眼,便欲開口駁斥。
這一日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北都城,各條街道兩旁楊柳叢中蟬鳴陣陣。兵部衙門的堂院掩映在一片綠雲似的樹蔭當中,隔開了陽光的灼射,顯得涼幽幽、靜悄悄的,倒成了一個清淨風涼的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