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767章 援朝抗倭(卅三)紛遝而至

第1767章 援朝抗倭(卅三)紛遝而至[第1頁/共6頁]

此時平壤城內,小西行長也獲得了明軍出兵且已然度過鴨綠江的動靜,正在召開應對明軍的集會。宗義智道:“明國救兵固然不敷三千(日軍動靜有滯後性),但聽聞其大筒(火炮)能力令人生畏,這一點從當初水軍方麵搞到的那些來自北洋海貿聯盟的舊筒便看得出來,是以我軍鐵炮恐怕難以與明國正麵對抗。”

群臣錯愕不已,但眼下局麵起首是要保住世子,分朝群臣奪職的題目隻能後續再想體例,當前這景象之下實在不宜持續刺激大王了,以免他又再肇事端,反而更加糟糕。

但是,除此以外,實在另有約六百多人的其他軍隊是從李家軍各地備禦、守備中征調。這些兵力比較分離,是以來得也慢一些,這幾日疇昔以後,他們才總算到齊了,也讓祖承訓手中的兵力終究達到了三千。

小西行長點頭道:“當我軍處於優勢之時,便需敵手來激起鬥誌。這是明國進入朝鮮的首戰,我料他們必然急於建功,是以我決定:向敵逞強,通報子虛諜報,誇大我軍之衰弱,令其驕狂輕敵,最後在平壤城內設伏聚殲!”

祖承訓聽後大喜,笑道:“倭寇怯矣,其見我雄師即將逼近,終究死守不住,望風而逃!早知如此,我當速逼平壤,斬殺敵將成建功勞。”

分朝大臣苦請世子死守,為百姓百姓考慮,不成被此事扳連。光海君但願尋求分朝明白支撐,沉吟半晌,摸索著問道:“若我疏忽王上之命,諸位是否仍然願隨我前行?現在民氣在分朝,揹負民氣方能光複社稷啊。”

祖承訓心知此戰已經難有轉機,便領十數名親兵回馬殺出平壤,急令參將郭夢征、戴朝弁二人帶領殘剩兵力及軍器撤回遼東。祖承訓本人先行一步,馬不斷蹄,數日以內便得以度過鴨綠江返回遼東境內。

祖承訓卻反問平壤倭寇是否撤退,見倭寇未撤,祖承訓說道:“本將已給足台階,倭寇卻不承情,常言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然倭寇不知進退,那本將也隻好去平壤收割首級,為萬民除害了。”由此,遼東軍開端進軍平壤。

明軍馬隊仍然具裝化,現在身披鐵甲來去如風,常常出刀都是藉著馬力的,絕對勢大力沉,而日本多為步兵,又是在混戰當中,很難擺出專門的陣型來防備,一時候難以抵擋。

眾將士作為李家軍仆人,一貫也是以精銳自許的,既然得了祖承訓軍令,大師也冇甚麼二話,三千遼東軍立即馬不斷蹄,冒雨朝平壤猛撲而來。

這話對於儒學入骨的朝鮮群臣而言無疑是極其嚴峻的指責,群臣隻能再三請罪,但李昖仍心有不甘,思慮半晌以後,又對眾臣說道:“也罷,寡人就當是世子是虔誠可嘉但卻莽撞行事吧。既然如此,世子之罪可免,但幫手分朝各臣工之罪必究。都承旨馬上傳命,奪職統統分朝大臣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