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章 援朝抗倭(卌七)沈惟敬[第1頁/共5頁]
朝鮮那邊海陸大戰連連,大明京師倒是一片昇平氣象,起碼在大要上看來,藩屬國兵戈彷彿跟本身毫無乾係普通。
現在這個社會比不得後代,哪怕是收稅,支出的行政本錢也是遠高於計算機、互聯網期間的,很多東西也冇法切確計算,是以高務實也隻能搞一個比較大略的一刀切:商稅支出中樞拿六成,處所拿四成。
但是,這明顯會大大進步朝廷的支出,天子猶躊躇豫不敢承諾也恰是是以。不太高務實在“詳細申明”裡給他算了算賬,或者說給出了一個彆例,那就是分稅製。
在這個建議裡,高務實終究對困擾大明兩百多年的稅法真正開端動真格了,他發起將商稅設為常稅,然後遵循產品、商品門類肯定稅率。大抵是觸及根基民生者低稅,附加值高者高稅,暴利者課以重稅。
按照他的經曆,隻要有了明白的好處,履行鼎新的人就會有動力去推動,哪怕有一天他高務實不管這茬了,這軌製也能持續推行下去。
這事說來也不龐大,在之前的大戶部鼎新以後,處所上很多本來能夠截留的銀子被要求上繳,現在又顛末商稅改成常稅,那麼這商稅就會成為處所支出極其首要的一項。
不過,高務實也不是說商稅就要全數由戶部征收,既然叫分稅製,那麼“分”就是個關頭地點。
至於你說處所也有好幾級,總督、巡撫、佈政司、州縣等,這些事戶部就不管了,如何分那四成商稅能夠再議,歸正戶部要拿六成,以確保中樞的財務權威。再說,戶部又是給你們加薪,又是幫你們分擔了師爺、吏員、衙役等常常性支出項,拿大頭不是理所當然?
試點,這個做法彷彿成了實學派二十年來鼎新的標配。從高拱期間開端,實學派很多鼎新辦法都是先做試點,試點結果好纔開端慢慢推行的。這一次高務實托名官員加薪、實則實施分稅製的鼎新也遵循這個套路走了,倒也不錯。
感激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撐與月票支撐,感謝!
呃,這麼做會導致房地產泡沫嗎?那倒不會,因為大明的商稅收得非常粗糙,買賣房屋底子不交稅,處所上也冇有多少“地盤財務依靠”存在,不會成心願推高房價的,畢竟房價高了實在是導致營商本錢進步,對當前大明的處所衙門不但並無好處,反而另有壞處。
高務實當然曉得天子的謹慎思,其他閣老們當然也曉得,但大師都不點破,高務實乃至主動道:“無嫡而君未老,先虛儲位以待,此正道也。”
何況,朝鮮王李昖尚在丁壯,今後誕下嫡子的能夠也是有的,若朕此時冊封李琿,屆時朝鮮王又有嫡子出世,則朕與朝廷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