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6章 平倭(四十)難!難!難![第2頁/共6頁]
日使嘲笑一聲,退出城外回報,而後日軍大肆攻城。在大部保護之下,宇喜多秀家令敢死隊分為四路奔向各門,堆砌焙烙玉以炸開城門。在朝鮮軍阻擊之下,敢死隊停頓稍顯遲緩,但東門及南門仍被炸開,日軍抓緊打擊,各門守軍戰死者逐步遞增,垂垂孤危。
島津義弘獻策道:“敵軍主力仍在,南原仍非等閒可破。我聞朝鮮各軍對壬辰之敗非常不平,以為我軍是占了他們毫無防備的便宜,是以現在他們被迫困於城內,心中不免不甘。
日軍見狀,很快佯裝敗退,北境馬隊追過石橋,誰知日軍竟身覆黃土伏於空中,突而抖擻,不計其數,幾近將李福南包抄。
駐防將金敬老報稱:“南原城中有三門明軍留下的勝字號火炮(注:各位讀者如果還記得高務實幼年代太子去大同查勘軍器的章節,應當對此火炮分類有些印象,它們現在屬於明軍老式火炮,是以被“清庫存”送給了朝鮮),我已將其調來擺設在城樓。隻是勝字號火炮較為老舊,城中又再無其他火器,隻能希冀其能對抵抗敵寇有所功效。”
八月十二,日軍到達南原城外,總大將宇喜多秀家調集麾下將領,擺設攻占南原的軍議。宇喜多秀家下達軍令:“藤堂高虎、太田一吉各番隊本隊隨我攻南門;小西行長、宗義智、脅阪安治、竹中厚利各領本隊攻西門;加藤嘉明、島津義弘各領本隊攻北門;蜂須賀家政、毛利吉成、生駒一正各領本隊攻東門。諸位可另有甚麼定見?”
李福南猜想道:“倭寇來勢洶洶,不計代價,夜必偷襲。任鉉、金敬老,你二人遴派得力乾將分在四門外立即安插菱鐵於濠外,作釘板暗埋於橋頭。各將在城門四周待機,一旦敵寇輕進入彀,立即反擊剿除!”二人領命。
中午有五名日兵受命於南原東門以外的石橋處勸降,李福南見狀於外城令朝鮮軍射殺,日軍隨即轉入全麵打擊,自漆場禪院高喊進步,於城外百步以外舉火繩槍連射。
小西行長當即起家,下達最後通牒:“你們朝鮮人如何都是這類答覆?我冇有阿誰耐煩靜候你們答覆。哼,我本冇有需求多此一舉,賜與活路就該感激涕零。
李福南遂領全數北境馬隊出城反擊,他這支馬隊是朝鮮昔日王牌軍北境馬隊所剩未幾的一支。既然本來就是精銳,現在北境馬隊所剩無幾,那就更成了朝鮮軍中的寶貝疙瘩,設備糧餉都被力保,是以戰役力還是不差的。
由此我以為,可勾引敵軍出城,當我們數次攻城以後,可故作怠倦不堪之狀,儘顯混亂而退,以使敵軍以為有機可乘。同時,則調派五千足輕,身覆黃土伏埋於地,若李福南麾下的朝鮮馬隊公然出動,則立即圍殲,如此敵軍精銳儘失,南原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