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0章 劍指東瀛(七)婁山關大捷![第1頁/共6頁]
童元鎮為免蒙受圍攻,很快便命令所部撤退,但剛好路遇楊兆龍趕來,兩邊一通混戰。不過童元鎮一心撤兵,嚴令所部不得戀戰,因而明軍戰陣混亂,反而很快便被打得潰不成軍,幾近能夠說是被楊兆龍所部衝成散兵遊勇,餘者狼狽逃過烏江。
很不幸,黔軍因為向來很窮,火器在軍中常常不過是裝點,像高務實倡導的那種高度火器化的作戰,他們實在教不了手底下的兵士,是以黔軍邇來火器固然多了,戰役力的晉升卻另有限。或許將來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完工並開學以後,黔軍將官才氣從中獲得遍及晉升吧。
楊兆龍見機得逞,立即順勢掩殺,明軍死傷無數,幾近全軍淹冇,參將楊顯、守備陳雲龍、阮士奇、白明逵、楊須芝等皆戰死烏江。
宣撫使單宜率隊正在跟進,遙聽胡桂芳部似有喊殺之聲,便令所部抓緊進步,查探敵情以便救濟。不料在路子山坳時,四周俄然伏兵大起,投射無數火箭火把,緊接著又有人推落明軍所用的火藥桶約五十箱之多,引燃了埋冇多處的浸油草料。因而火勢大起,前厥後路皆被大火封住。
如此一來楊可棟、楊惟棟皆死於非命,楊應龍想起二輔音容笑容,不由得痛哭流涕,悲忿交集。智囊孫時泰、宗子楊朝棟以及楊兆龍、何氏、田氏兄弟連續前來安慰,楊朝棟力勸乃父重新抖擻,殺儘來犯之敵為楊惟棟和楊可棟報仇雪恥。
何廷玉集合兵力於必經之路設伏,並遣分隊四出遊擊作為疑兵。陳良得報說道:“按製軍所言,以劉綎、馬林二位總戎為主吸引叛軍主力,馬孔英總戎所部次之,故我軍所遇不過是散部苗兵罷了,不敷為慮,但也不成等閒放棄手到擒來的軍功……諸位權當打獵便可。”
胡桂芳部中伏,苗兵弓弩連射毒箭,四周水泄不通,胡桂芳急令突圍,但明軍四散突圍十次均被擊退。由此明軍士氣崩潰,戰意大衰,四散奔逃,倉促無措,胡桂芳本人也因中了毒箭很快身亡。
擺佈獎飾不已,其幕僚趙新奎道:“製軍所言極是,婁山關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久稱天險。門生有幸曾顛末此地,那關上千峰萬仞,重巒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山路迴旋而過,也唯有劉總戎所部能一舉霸占。”
鄙人聽聞田氏與瀧澄有舊,現在瀧澄新敗,若忽得重金遊說,必可為我所用,節製下轄土司。如此我們便可集合兵力,迎擊明廷主力川軍劉綎所部,隻要擊敗劉綎,此戰便是勝了!”
大明軍改以後二十餘年何嘗一敗,豈是幸至!更何況當明天子正值盛年,朝中又有高務實這位天下第一文帥坐鎮中樞,貴州土司誰會蠢到此時去和楊應龍暗通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