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4章 劍指東瀛(十一)播州平定![第2頁/共5頁]
感激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撐,感謝!
鄧子龍見機會已至,即令大放火器,馬孔英及吳廣聞聲出動,敏捷將播軍合圍,水泄不通。播軍見誤中伏擊,全軍欲撤,但與明軍苦戰半日卻傷亡慘痛,反而潰不成軍,鄧子龍等人趁機率部掩殺,然後順勢奪下後關。
劉綎大怒,親身督戰並派出五百降倭夷丁,嚴令向飛龍關突進。降倭夷丁不愧是天下精銳——特彆是在劉綎暴怒之下,他們這一出動,直殺得沿途血肉橫飛,在本身故傷近半的環境下終究衝過大道。
播州虎兵相稱於黃芷汀當年身邊的親衛,百口都和主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故而不畏存亡,死戰不退。
劉綎昂首張望飛龍關,乃是用青石及石灰糯米砌築而成,關為三開,三拱相套,有兩座月門,是為囤東入大城流派地點。劉綎率部對飛龍關時攻時休,接連相持旬日而不克。
播州軍底子冇有推測這類地形下明軍竟然能集結大量火炮,對此毫無防備,此時突遭火炮打擊,關石飛濺,關樓陷落,播州兵於關牆之上難以安身,飛虎關守兵一時候再難嚮明軍施以反擊。
這飛龍關一側臨百丈深淵,險要陰深,蛇鼠為窟,常有哀嚎之聲隨陰風陣陣從山澗下傳來,令人毛骨悚然。
楊應龍獎飾道:“豪氣乾雲,英姿勃發,不愧是吾家千裡駒!聽你所言,為父甚慰。身為楊氏子孫便應如此做派。
這位平生忠於大明的土司發了性子,親身率部借弓弩保護再行突進,終究一舉衝關破門,全軍一擁而上,而銅柱關隻是險要,此中苗兵並未幾,一旦被攻破關門就再也難以反對明軍守勢,敏捷向後敗退。
如果要簡而言之,那就是說“君”代表著社會倫理,“親”代表著家庭倫理。在中國人有彆於西方社會的宏觀敘事框架中,社會比家庭的優先級更高,是以“君”列於“親”之前毫無疑問。
苦於這時節播州多雨,又是仰攻山關,明軍器器公然功效不佳,而馬隊更不得用,明軍將士整日在泥塘中馳驅苦戰,往上爬一步都能夠連摔三次,委實困難重重。
因為此處近乎絕地,劉綎乾脆棄用戰略,隻作強攻,逢陰雨連綴便冒雨強攻,逢雲開霧散便調火炮助陣。因而連日來戰事狠惡,炮聲如雷,龍岩囤高低皆能清楚耳聞。
鄧子龍等苦耗多日,終究抵近西關,與馬孔英、吳廣輪換攻關,兩軍相持不下。鄧子龍嚴令日夜交攻,待後續火炮終究運上山來,苗兵被轟了半日喪失慘痛,最後膽怯棄關而走,明軍由此攻占西關,隻是全軍怠倦,隻好先休整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