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6章 劍指東瀛(十三)態勢[第1頁/共5頁]
。樂文
以劉綎本部的戰役力而言,一萬兩千人按說也不能算少,但高務實兵戈屬於韓信譽兵多多益善,特彆是他此次去朝鮮更多的考慮可不是如何擊敗日軍,而是如何震懾朝鮮,完成迫使朝鮮主動內附的政治企圖,是以這點兵力實在不敷。
到底是大明軍隊心目中的常勝統帥,高務實的動員固然談不上慷慨激昂,但七萬雄師的確戰意如虹,“大明萬勝”的呼號勝一浪高過一浪,好像海嘯普通。隨行而來的朝鮮聯絡官見之又驚又喜——實在能夠是又喜又驚。
這天乃是丙午,大學士高務實奉諭佈告百官,其代聖諭而表內閣所論,言道:“仰見皇上嘉獎軍功,激勸厥後,至意正臣等所久欲讚襄而不成得者,敢不祗承,隨於本日出閣時到朝房內約同兵部官謙虛麵議,俱言平播一功開疆展土,奇勳懋績,誠如聖諭,委宜從厚升賞。
此番恩情極其優良,近年除滅元之功外,遼東、寧夏、朝鮮諸功皆未有此,足以播之青史,誇以外夷,傳之天下,後代為不杇之大業,昭代之盛舉也。
喜不必解釋,如此天兵駕臨朝鮮,又是戰無不堪攻無不克的天下第一文帥高務實親身統領,一舉蕩平倭寇應當毫無牽掛;驚則是驚在大明動用瞭如此龐大的兵力到朝鮮,萬一擊敗倭寇以後對朝鮮有甚麼設法,那朝鮮豈不是……底子毫無抵當之力麼?
這最後一條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但在大明而言實在也是一貫做派,畢竟火線大勝,內閣總有個運籌調劑之功。
實在這位聯絡官驚得還太早了點,比及陸上誓師完成,全軍登船出海之時,他的震驚就變得更是無以複加了。
當然實際上來講,此次播州安定之戰實在是高務實專斷,此事天下皆知,提及來其他閣臣都算是沾了他的光。不過不管叨光與否,犒賞還是得大差不差,最好一碗水端平,不然也能夠鬨出點不鎮靜。
督臣宋良佐原擬加太子太保,今改擬少保,原擬世蔭批示僉事,今改擬批示使;
高務實傳達的這番話實在分作叁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內閣口氣表述內閣本身的態度,闡發說安定播州之功固然很大,但因為參與的大臣、重將太多,不像李成梁當年是獨將獨功,以是不好比擬,不能冊封。
次日,萊州豔陽高照,萬裡無雲,大明水陸兩軍加上海貿聯盟艦隊仆人合計約七萬雄師停止閱兵及誓師大會,高務實宣讀了天子再援朝鮮的聖諭,表示此次動用雄師將近二十萬(包含走陸路的麻貴方麵),目標就是一舉將侵朝倭寇完整剿滅,要求各軍嚴厲軍紀、奮發士氣,以最昂揚的鬥誌、最迅猛的戰法打出大明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