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7章 劍指東瀛(廿四)加藤清正左勾拳[第1頁/共5頁]
第二個部分則是之前留在朝鮮的南軍,此中包含戚金、吳惟忠等部,這個部分早前曾有臚陳,不必贅言。
至於這支軍隊的主將為甚麼是李如梅,事理也很簡樸,首要有三條:其一,該軍既然是從李家軍旁係各部彆離抽調,那麼就需求一個名義上的“仆人”來批示,而不能是祖承訓、查大受等外姓,不然彆部恐怕一定心折口服。
麻貴又朝其他將領問瞭然定見,大師都感覺倭寇的確是抱著如許的心態來做的,總之統統都是為了死守漢陽做籌算。
當然,不管如何說,這一條的首要性隻能排在最後,高務真相願用他首要還是因為他比較爭氣,前次南下朝鮮作戰時的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正因如此,高務實以為李如梅既有資格、也有才氣作為這支再次南征的遼東軍之主將。這支遼東軍的總兵力約為一萬兩千人,此中半數屬於仆人級彆,餘者為遼西邊軍——固然也是衛所兵,但遼西這批邊軍還是比較有戰役力的。
麻貴得知留守的兩員日將當中有一人乃是島津義弘,頓時大喜,暗道:侯爺真是料事如神,看來這漢陽一定必要我軍搏命強攻以爭奪時候了。隻是不知這島津義弘是否聰明,能與我不加商討便構成默契。
麻貴正想著明日是不是必須不顧喪失地強攻漢陽,俄然見到擺賽與麻承詔一同前來陳述,說哨騎巡查時有倭寇從城牆上瞥見,他們假做射殺哨騎的模樣射來密信,上頭寫瞭然要交給提督,是以兩人同來送信。
蒙古族出身的副總兵頗貴對這話非常附和,大笑道:“總戎所言極是,我們來幫朝鮮人兵戈,那是皇上看在朝鮮二百年藩國份上的仁義之舉,可餵飽朝鮮百姓又不是我們的事,這些活兒本來就是朝鮮官員的任務,莫非還要我們參軍糧中勻出一大筆來?笑話,憑甚麼啊?”
----------
既然李如梅提到要儘快攻占漢陽,手底下炮兵氣力最足的戚金就精力抖擻起來了,當下便道:“漢陽城防環境,壬辰年時我便細細檢察過,其城池本身倒也還算堅毅,不過朝鮮的城防扶植對於防備巨炮是冇甚麼考慮的,我部南軍有掌控在三天以內擊破城牆或城門,讓雄師能夠儘快殺入城中。”
平倭提督麻貴騎著一匹由阿拉伯馬與阿哈爾捷金馬混血而生的棕金色高頭大馬,批示著五萬餘明軍順利進入被日軍棄守的開城,宣佈了明軍再一次光複開城的勝利。
麻貴點了點頭冇說話,戚金則點頭道:“看來倭寇仍然不斷念嘛,從這些行動來看,他們應當是籌算死守漢陽了。”
讓麻貴有些不測的是,在此前的軍議中一貫寡言少語的李如梅此次竟然搶先表態,道:“依我之見,接下來的作戰打算不管如何製定,有一個原則是必定的,那就是必然要快。侯爺登岸泗川、占有晉州,此乃倭寇火線,眼下釜山究竟有多少倭寇,我等至今仍不肯定,但想來起碼也該有一兩萬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