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97章 高拱秉國(下)

第197章 高拱秉國(下)[第2頁/共3頁]

實在也恰是因為張居正不比徐階、李春芳這些甘草宰相,他無能事,以是高拱明曉得兩人已經開端有些齟齬,卻仍然一向保持盟友狀況。

張居正點了點頭,把話題一轉:“兵戈的事情,現在還是集合在北邊……若視宣大、薊遼為京師擺佈兩翼,現在的局麵,必有一翼須得發力,震懾北虜。”

因為太子出閣讀書尚未開端,是以高務實也還冇有正式“上班”,在翰林院領了“太子課程表”以後便歸去了,今天下午他要和韋希旻最後敲定在都城買、租店鋪的事,同時另有在城外永定河邊設立一個轉運貨棧等事情。他也不曉得為何彆人穿越做買賣那麼輕易,而他明顯已經運氣極佳了,事情推動也算順利,但是龐大程度卻並不能稍減。

年初,水西產生一起土官仇殺事件:貴州宣慰使安國亨仇殺已故宣慰使安萬銓之子安信,引發安信之兄安智的抨擊,並向貴州巡撫王諍誣告其謀反。

此時高拱、張居正二人奉茶閒坐,高拱道:“貴州之地,兵寡而民貧,本來大事當少,遇事需鎮之以靜,謀定而後動。現在被王錚這麼一弄,朝廷頗失顏麵,我知本日動靜傳出,朝中必定有人要高撥出兵平叛如此,但此事……我看此中另有蹊蹺。”

其二是,高拱要與張居正商討一下,北地邊疆局麵如何進一步改良——換句話說就是商討一下北疆軍務的重心。

隆慶元年十一月辛酉,徐階等“廷議防虜”,顛末會商,構成“禦虜十三事”,包含責實效、定任務、明戰守等,固然當時這些話都是套話,但經太高拱與張居正的直接關照,邊政還是呈現了一些新的氣象。

高拱本身在這些方麵當然也有本身的考慮,他在隆慶三年底複出,隆慶四年初便上《議處本病及邊方督撫兵備之臣以裨安攘大計疏》,並接連上《推補兵部右侍郎並漫衍事件疏》、《虜情告急議處當事大臣疏》、《議處本兵司屬以仰裨邊務疏》、《議處邊方有司以固疆圉疏》、《議處各省兵備疏》等書,並獲得隆慶帝一一批覆。

隆慶二年八月,張居正上《六事疏》,其一就是“飭武備”,並且也付諸實施。隆慶三年玄月,穆宗“大閱將士於京營教場”。插手大閱的精銳兵士有十二萬,這對竄改耐久以來兵士遇戰“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的驚駭心機的改良意義嚴峻。

高拱敏捷展開了軍事體製的鼎新和武備清算,包含兵部職員設置調劑、武備人才儲備軌製、體恤邊官的休假和內遷軌製、武備官員特遷軌製、久任之法等一係列軌製的建立或申嚴,裁汰庸弱將領、選賢任能,等等。這些行動使明朝武備狀況大大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