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09章 各有所求(下)

第209章 各有所求(下)[第1頁/共3頁]

用腳指頭都能曉得,這群衛所大爺又不會做買賣,挖礦的直接啟事,在暮年僅僅是為了滿足衛所武備所需——比方開鐵礦冶鐵製造兵器盔甲這類。厥後衛所越來越爛以後,兵器設備也冇有甚麼興趣搞了,很多礦就隨之燒燬,個彆交通前提和開采前提都比較好的礦,則被他們挖來直接賣錢,締造衛所收益了——當然究竟是給衛所個人締造收益,還是為部分衛所軍官締造收益,那真是懶很多說。

是臨淮侯還是魏國公出任南京守備勳臣這類事情,說實話高務實一點也不在乎。因為南京三大巨擘,真正管事的南京兵部尚書,代表天子監督南京眾官的,是南京鎮守寺人,至於南京守備勳臣,實在大多數時候也就是掛名罷了。畢竟南京治下的勳貴比起北京勳貴來講,隻要更爛,絕無更好,這一點看看當初倭寇殘虐時南京及周邊衛所兵的表示就曉得,底子不消對他們的戰役力有半點希冀。

大明實施南北二京製,南京乃是留都,乃至在實際上而言,應當算是正式都城。這也是崇禎煤山吊頸以後,大明很多文臣不肯死在北京,反而跑到南京殉節的啟事之一。

想必阿誰時候,李庭竹內心對徐鵬舉就非常不滿了——振武營那次的事,徐鵬舉的表示很糟糕,被兵變士卒調侃為草包,最後他李庭竹的獎懲卻反在徐鵬舉之上。高務實揣摩著,李庭竹能夠以為朝廷對南京守備勳臣一職包涵度比較高,畢竟勳臣固然已經冇甚麼大用,但終歸代表朝廷顏麵,是以此次徐鵬舉出事,李庭竹立即跳了出來,畢竟在南京,離守備勳臣比來的就是他嘛。

衛所轄地有很多處所都有礦山,這些礦山有些已經或者乃至早就有了開辟,而更多的則是完整冇有開辟。即便是此中被開辟了的部分,開辟程度也是極地,在高侍讀眼中,那種開辟程度隻要一個詞能夠描述:稀爛。

遵循這個最後設置來看,僅僅隻是“參讚機務”的南京兵部尚書的職位本來最低,但是跟北京方麵一樣,文臣職位晉升以後,參讚機務的南京兵部尚書反而成了權力最重的那小我。

這一次,最不利的是張鏊,直接被勒令退休;其次是鎮守寺人何綬,連降三級不說,被召回北京宮中,丟了大權;再就是協守李庭竹,所謂“閒住”,全稱叫“冠帶閒住”,意義是儲存官職不撤,但隻能呆在家裡檢驗,不準去管事了,放在後代大抵相稱於停職檢驗;被罰最輕的是徐鵬舉,持續任職不說,還被鼓勵了一番。

這類零打零敲的低層次開采,在高務實看來,美滿是暴殄天物。作為一個後代主管過一地經濟的小乾部,他固然在當代社會中辦理層麵很低,但架不住思惟超前了幾百年,對於區位上風”、“核心產品”、“體係工程”、“財產鏈”之類的詞彙老是深有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