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64章 俺答封貢(六)

第264章 俺答封貢(六)[第2頁/共3頁]

縱論國事?你在家裡群情群情,乃至去和高拱建議,我們都懶得管你,可這是在禦前,是大明朝廷最高決策之時,你怎敢隨便亂髮群情!

更何況,這半年下來,高務實的表示讓他非常對勁,李貴妃和太子母子二人也常常嘉獎高務實,以是隆慶帝乃誠意裡都常常想:這孩子是一個輔臣苗子,必然要好好培養。將來伯侄二人,兩代閣老,放在史乘中也是一段嘉話,而這段嘉話,必成與朕與太子之手,那一樣也是青史留賢名的功德。

等等這一些,都需求細心衡量。特彆是戰備方麵,更是必須和張居正這個分擔兵部的盟友愛好議一議。但是恰好這個時候,本身這個向來聰明的侄兒竟然主動跳了出來,搶在在場合有文武重臣之前明白的表達了態度。

世人一齊轉頭,驚詫地看著站在最角落裡的這個半大孩子,一時竟然有些不知該說些甚麼。

這下子,題目還不止一個,而是起碼有兩個:一是本身被他這一逼,隻能支撐采取把漢那吉,不然豈不是對天下人說我高拱連自家侄兒都壓服不了,以是纔會伯侄二人定見不一?二是這小子固然有個太子伴讀的名號在,可這並不是被世人承認的朝廷正式官職,兩位國公和諸位內閣輔臣都冇表態,你著個甚麼急?——你就哪怕是個禦史言官也還好說啊!

“至於下策,則是以要殺把漢那吉為藉口,逼迫俺答退兵。陛下或有不知,這把漢那吉乃是俺答三子鐵背台吉之子,自幼雙親儘失,為其祖母一克哈屯一手帶大。而這位一克哈屯視把漢那吉為心頭肉,恰好她在土默川各部職位超然,連俺答也不敢等閒駁斥她的定見。是以即便俺答出兵,隻要把漢那吉在於我手,則俺答就必然投鼠忌器,雖敢率兵而來,卻不敢縱兵肆掠。”

但是現在高務實不但真有群情要發,並且一來就是“上中下三策”,這就不得不讓隆慶帝真正開端正視起來。

高拱並不怕被人說公開裡教唆這件事,隻要事情無益於大明,他恐懼人言。但眼下俺答汗連出兵青海都放棄了,反而雄師東返,這代表著邊陲很能夠又要麵對一波大戰,這類成果就不能不讓高拱感覺需求細心衡量:邊陲各鎮是不是有才氣守住?京師會不會再次麵對第二次庚戌之變?府庫空虛之下的朝廷是不是有充足的賦稅支撐起各軍所需?乃至一旦事有不諧,本身作為主張采取的次輔重臣會不會被群起攻訌?

高拱也有些難堪,在他看來,這樁事本來就是高務實派出的那些仆人搞出來的,固然細心想想,事情辦得還不錯,但是題目在於,如許一來本身的態度就很難堪,因為不管是誰都會以為此事必有本身在後教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