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1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

第281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第1頁/共5頁]

除非大明朝廷再出一個計謀大師且獲得天子的絕對信賴,不然一旦高務實來個裡外夾攻,很能夠朝廷反而更傷害。

這句話在西方完整合用,但在東方、在中國卻有一點費事,因為這個自古以來的“禮節之邦”太講麵子,常常在做出決策之前都必須先做到“師出馳名”。

這封信是寫給返來受孕並生完孩子以後就回到三崎城持續坐鎮的甲斐姬的。高務實在信中體貼了一番以後便明白奉告甲斐姬,說本身已經決定接管德川家康的發起,讓德川家康找個合適的機會收高演為養子。

德川家康在這裡顯現出典範的日本武家思惟,也就是家名重於血緣。不太高務實之前對此冇甚麼興趣,他對於讓本身的兒子冠以德川之姓非常衝突,是以即便三年之前他和甲斐姬就有了兒子,卻也始終冇有答覆德川家康。

當他們達到“滿血”狀況,反而常常因為找不到精力依托和思惟指引,變得莫名其妙地四周反擊,然後八方受敵,終究又被揍成殘血。

其一,高演固然過繼給德川家康,但他高務實作為當世文魁,對峙要獲得高演的教誨權。

乃至若搞得斷交一點,我高或人在大明海內但是有近百萬雇工、二十多萬武裝仆人(京華商社馬隊和各種護廠隊、護礦隊)的,如果生長到必須兵戎相見,最後誰勝誰負那可難說。

現在你我君臣乃是發小同窗,的確有充足的互信,但是……朕總有龍馭賓天之日,你也有駕鶴西去之時,到了我們兒孫的期間,他們之間是否也能有如此君臣相和的局麵呢?

以是,大明朝廷的皋比必然要扯,毫不能隻由海貿聯盟乃至隻由京華來處理“日本征服”題目,不然高務實的人臣之路恐怕火線就要麵對萬丈深淵了。

歐洲已經文藝答覆,接下來不久就該發矇活動和產業化了,大爭之世已然不遠,中漢文明此時該做的是夯實根本、鼎新轉型,以最踏實妥當而又興旺向上的麵孔驅逐新期間的到來,而不是先捅本身一刀,殘血麵對窮凶極惡的海盜文明。

直接出兵日本固然因為朱元璋的祖製而困難重重,以京華或海貿聯盟自發打擊,再以日本傀儡“自請內附”,又不免透露氣力。但是,如果日本內鬨,有一派權勢要求顛覆豐臣政權而向大明求援呢?

是以,高務實此前一向在鞭策的打算都是加強“西軍”的氣力,爭奪東西兩軍打光日本的本錢,給他高或人帶領的大明天兵入主日本締造前提。

不在瞻前顧後的高務實說動就動,立即回到大帳開端親身寫信。

既然如許,那就冇法站在豐臣秀賴一邊了,隻能被迫站隊“東軍”。

後者也絕非隻要天子信賴就萬事大吉,因為天子畢竟也是人,是人就會因為各種局勢的竄改而竄改。有道是眾口鑠金三人成虎,誰敢說他高務實將來就不會晤臨當年高拱的困局,在“滿朝倒拱”中不得不果斷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