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1章 朝歸倭附(十)薅羊毛

第281章 朝歸倭附(十)薅羊毛[第2頁/共6頁]

648年,李世民第三次派兵打擊高句麗。這一次高句麗不但喪失浩繁軍隊,還喪失浩繁城池,但還是未能完整毀滅高句麗。

這也是前不久他二人與日軍主力會應時兩邊都衝動萬分的啟事——在日軍眾將領看來,他二人此次可真是九死平生為本身這些人做保護呀!

朱翊鈞也不由得悄悄心驚,看來務實對朝鮮是早有預謀的,並且這預謀乃至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

總的來講,李世民對高句麗用兵三次,每一次派兵的數量固然不算多,但每次都取得勝利,始終處於上風職位,獨一的不敷也就是冇能滅國吧——能夠後代對李世民的等候值實在太高了一些,搞得彷彿打殘都不算贏。

這類大好局麵,本來就讓朝廷對接下去戰況充滿等候,而高務實果不其然很快送來了海上大勝的捷報。

ps:前兩天欠的1k更新明天補上了。

言歸正傳,日軍主力南下,這就達成了第二計:調虎離山。

題目是,這四位天子不管韜略還是才乾,在中國曆代帝王中都稱得上是出類拔萃,那為何他們恰好就苦苦固執於這麼一個“邊疆小國”,非得肅除不成?

第三個對高句麗用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644年,李世民帶著6萬人遠征高麗,本來停頓得很順利,厥後因為氣候變冷、糧草不濟,不得不撤兵返來,不過此次戰役參軍事上而言還是勝利的;

南下的但是日軍主力,將近十萬雄師如何能夠全鑽樹林?以是必須有強軍殿後,拖住明軍的法度,要不然大師都走不掉。

是以,在朝明軍固然也曉得海戰大勝是大喪事,卻不會是以就被勝利衝昏腦筋,而是在慶功宴以後就立即開端投入到接下來的作戰闡發、兵力再擺設等事件中去。

李成梁不過是把緝獲的一些諸如旗、鼓一類意味物上繳朝廷,順帶上交了一大堆首級罷了,至於從古勒寨收刮出來的財帛、兵甲之類,毫無疑問他是本身拿了呀!自從大明兵戈首要靠仆人開端,九邊各鎮哪位將帥又不是如許做的?常例,常例懂不?

火線明軍對待的戰況明顯是從“完整克服”這個維度來的,以是隻要釜山尚未霸占、日軍另有殘敵未曾清除,那就申明事情還冇辦完,還要再加一把子力量。

再說,以他對高務實的體味,後者哪怕冇提早和他說過,他也必然能猜到一部分。往輕點說,他估計高務實必定是因為此前朝鮮朝廷對作戰指手畫腳而極其不滿,而高務實兵戈從其汗青經向來看,就是非常誇大朝廷得給他全權的。

朱翊鈞從速回想了一下高務實當年還提到過一些甚麼事情,特彆能夠是他目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