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2章 宮裡宮外(廿二)回京次日

第282章 宮裡宮外(廿二)回京次日[第2頁/共5頁]

按理說,新君方纔即位,司禮監掌印寺人還是萬積年的舊人,是以東宮的幾個首要寺人先做秉筆寺人,這個是冇有甚麼題目的。有題目的是王安作為朱常洛親信,竟然隻是掌管巾帽局,這就多少顯得有些落寞了。

此時陳矩也已經對高務實的題目思慮了有一會兒,迎著高務實的目光,他終究有告終論,道:“隻要能與他說通事理,應當是可托的。”

這下子高務實也吃了一驚,三十出頭他就混成東廠提督了?看來陳矩是真的非常看好他啊。

起首,王安是有必然文明素養的,對於甚麼樣的天子算是好天子,他有著本身的觀點,並且有為此儘力的主觀意向。

鄭皇貴妃不滿足於太妃,一向追求太後之位,而李選侍則追求皇後的封號,並挾持了朱由校與朝臣還價還價。然後東林黨一眾朝臣在朱常洛駕崩當日衝進了乾清宮,把朱由校給搶了出來……前麵另有朝臣與李選侍的幾個回合較量,這裡臨時不表。

“你我為人臣子,隻要做好臣子的本分就好。”這是高務實今晚對陳矩最後說的一句話,說完以後陳矩便與劉平告彆拜彆。

朱常洛不滿很普通,他此時固然已經貴為太子,但儲君之位並不安定。鄭皇貴妃乃至朱翊鈞這個父皇,始終都有易儲的動機在。說得刺耳點就是朱常洛不能出錯,任何一點小弊端都能夠被鄭皇貴妃抓住操縱,成為他被廢黜的來由。

皇嫡子勝就勝在一個嫡字,按理說是“天命所歸”,但他才方纔出世,在這個期間的短命率麵前,他身上還帶有很強的不肯定性,起碼要顛末兩、三年的察看,發明孩子很強健,那麼職位纔會安定下來。

往好了說,這是王安作為“先帝親信”對好像子侄輩的小天子嚴格要求;往壞了說,那就是王安亦不能免俗,最後畢竟想超出於皇權之上。

以是,高務實此時俄然把這些事情串連起來了,那就是王姓宮女的死,極有能夠是讓王安認識到了朱常洛在府中虐待宮人的行動已經更加極度,是以纔想通過上報朱翊鈞來製止朱常洛的這類行動。

朱常洛勝在年長,遵循“國賴長君”的傳統,他也有一些上風。不過在大明朝,這一點在“嫡”字麵前不值一文。隻不過有很多人早已下注在他身上,才讓他仍然有一些機遇。再疊加皇嫡子還冇有度過早夭的多發期,以是也還不能算完整出局。

毫不客氣地說,如果冇有王安,李選侍把朱由校埋冇起來作為構和籌馬,朝臣最後很能夠不得不當協,滿足李選侍的政治訴求。而李選侍和鄭皇貴妃一旦成為太皇太後和太後,那麼晚明汗青的走向很能夠就會產生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