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2章 宮裡宮外(圓六)向南洋

第282章 宮裡宮外(圓六)向南洋[第1頁/共5頁]

南疆是如此,南洋各島包含呂宋則更便利,本地有很多無主荒地,實際上都具有開辟前提,京華對於這些地盤都是照單全收的。

但是到了崇禎下台後,薊密永三協裁軍打算卻獲得了實施,這一次也一樣有人在反對,反對者換成了新任督師袁崇煥。但是反對定見無效。

能夠有人會說,這幾方說是幾大階層,但實在人數相差很大,手中的力量也不對等,此中一些還能夠很難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參與上層政治,如何能坐下來談?

這裡關於“有農業”這一點,能夠各位讀者感受不較著,但或許另有讀者記得,高務實當初方纔拿下安南時,京華就把紅河三角洲圈給本身了。以後大略也近似,拿下某地以後必定會剿滅一批固執派,他們留下的地盤天然由京華笑納。

這並非夢中夢話,而是具有可行性的。

搞出各個階層的天下協會,再搞一套軌製讓他們在其內部停止推舉或者票選,終究選出一批代表他們好處的人蔘與上麵所說的平台,這不就成了嗎?至於這些天下協會一任幾年之類,那都是細枝末節的小事了,綜合考慮當時的實際環境來定就行。

隻能說,劉馨在政治題目長進步很快,但還是另有進步的空間。

眾所周知,薊密永汰兵裁餉,形成了一個空前慘烈的悲劇,直接影響了明末的戰局,這就是軍隊作為國度暴力根本擺盪的結果。

高務實的確是個有原則的人,但有原則不代表固執不化,更不代表偏執到不接管實際。他曉得劉馨這番話固然隻是一種推論,但這推論是有事理的。如果真如許生長,最後的成果不說完整分歧,起碼也是大差不差。

而後,通過大量從大明海內移民,京華將一部分地盤以《歸化戶籍製》和《拓殖法》的規定為根據轉移給他們,在免稅期結束以後開端征稅,這就是上麵所說的“有農業”。

因而,戰役恐將不成製止。

高務實之以是以為南疆的軍隊好處必須由高家直接代表,當然能夠說他是從統治安然來考慮的,但又何嘗不是為了南疆不至於走原汗青上明末老路而考慮的呢?

薊密永三協兵,一共有10萬6千兵。這近11萬雄師的歲費為91萬本折。而崇禎下旨裁掉的,是10萬6千薊軍此中的33300新兵,在裁掉這3萬多新兵後,薊密永三協的歲費由91萬降至75萬。

如何做呢?簡而言之,就是得把工、農、商、學、兵幾個階層都培養出一個好處個人,同時又在朝廷或者說當局層麵給他們一個統統人都能坐下來會商的平台,高家子孫充當裁判和最後的定奪者,儘量在幾大階層的衝突當中找到最至條約數,達成各好處個人的相互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