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輔弼(十七)癥結(下)[第4頁/共5頁]
綜上所述,這第一刀必須往衛所武將世家頭上砍,不過不消把人砍死,砍死了就不好辦前麵的事了。
文官個人目前是不好動的,起碼不幸虧第一批次去動他們,因為不管高務實喜好不喜好,都得承認冇有文官個人共同,朝廷的政令彆說出不了京師了,乃至連內閣都出不了。
這些本來應當收上來的稅,實際上去了那裡?當然是去了權貴與士族鄉紳手裡。
解釋到此,題目就很清楚了:隻要“算術選考”這件事大大無益於收稅,並且多收的稅款還並不是分外加征,而隻是把之前那些偷稅漏稅的洞穴給堵住,將稅款重新收到朝廷手裡來了,那麼天子的金花銀支出也會是以而大大進步。
先易後難就不會如許,先挑個軟柿子捏,把這顆柿子分給大師吃了。大師一看,真有長處啊,因而打起精力跟著你乾,這鼎新就構成了風潮、構成了局勢,就能持續履行下去。
(本章完)
鼎新則多數時候不是如許,隻要先易後難才氣在一開端就獲得正反應——比如鼎新初期大師都在張望效果,你挑個最難的先改,成果推動不動,大師一看冇戲,都不支撐了,這鼎新不就失利了?
以是能夠說大明朝的天子一向處於勳貴個人的庇護之下,而反過來勳貴個人也曉得本身的權力來源有且隻要天子本人。天子和勳貴是真正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底子不成能呈現一刀砍向勳貴個人而天子熟視無睹的局麵。
換句話說,伯爵(或侯爵、國公)本人是免稅的,但伯爵的家人並不免稅——比如你爹是某某伯,但你並非宗子,也冇有混到爵位(這很普通,因為明朝冇有男爵和子爵),並且現在你已經結婚了,分到了你爹給你的一部分田產。那麼不美意義,你的這些田產實在並不免稅。
這事兒的關頭在於,它和開藩禁分歧。開藩禁固然改了祖製,但底層宗親的悲慘環境擺在那兒,朝廷的支出也擺在那兒,養不活就是養不活,這是個客觀實際,你想裝死也裝不疇昔。
衛所武將世家為甚麼是最好的開刀工具呢?有幾個啟事:
其一,他們併吞軍田的行動直接導致大明天下名義上的武力根底——衛所製幾近虛設。這是高務實要動他們的首要啟事,因為不動他們,大明的進一步軍改無從談起;
其三,高務實的下一步軍改辦法能夠彌補他們很多喪失,從而達到一種“打一頓,給個棗”的狀況,能夠較好的節製後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