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輔弼(十四)第一刀砍誰?[第1頁/共4頁]
這個限定前提非常首要,如果冇有第二個限定標準,那麼幾近統統能夠影響天子決策、對軍國大事有建議權的人都能夠稱之為宰相,這明顯分歧適究竟。
由此可見,有明一代的內閣首輔似相而非相,其“相權”貧乏軌製確認,也貧乏呼應的辦事機構,隻是一個瘸了腿的宰相。但是題目是,即便從後代的生長來看,“行政領袖”這個職能也不成缺席。哪怕你皇權再盛,天子本人到底是冇法乾好這個事情的,必須有個官僚體係的一把手才行。
——
現在高務實開了先河,先把李之藻調入本身兼掌的戶部,然後命其入閣聽差,明顯是用心在突破某些成例。考慮到高務實疇昔的很多表示,京師宦海毫不會對此無動於衷,天然都會去揣摩高元輔的企圖。由此不知怎的,就給了這位元輔身邊“屬官”一個挺好聽的雅稱:洗筆。
是以,觀政進士的“觀政”更多在於混了個資格,證明內閣對你有必然的承認,你算是“儲相”之一了。
感激書友“單騎照碧心”的8張月票支撐,感謝!
也正因為如此,熊廷弼當時隻能仗著館試考得好而成為庶吉人,而李之藻則直接外放了官職:授南京工部營繕司員外郎之職。
外界已經對此有些猜測了,而究竟是他們猜測得並冇有錯,高務實這麼做的目標就是要決計進步“首輔秘書”這個並非實際職務的職務在外界民氣目中的職位。
有了這個鋪墊,下一步就是高務實不再從冇有實際職務的新科進士選人作為本身的“秘書”,而是選調退隱不久的初級官員來充當——比如此次的李之藻。
既然高務實是執筆,那給他打動手的官員可不就是“洗筆”?元輔執筆票擬以後,你來幫手洗筆,端莊是打打動手嘛!
本書很早之前就對“何為宰相”做過一些描述,此中采取了後代支流的定義:“按照我國兩千多年的宰相汗青,它必須具有兩個前提,缺一不成。即必須具有議政權,以及必須具有監督百官履行的權力。”
不過這裡有個新詞,就是李之藻方纔所謂的“為元輔洗筆”。“洗筆”這個詞有多新呢?答案是就在高務實當了首輔以後才呈現。
高務實拜彆天子,回到內閣。他剛要進大通房,便見到大門口站著一名三旬年紀、服青袍、繡白鷳的官員肅手而立。高務實正覺眼熟,想要打量一番,卻見那青袍官已經主動上前拜見道:“下官李之藻,受命前來為元輔洗筆。”
並且內閣也不能像尚書省通過尚書符、中書門下通過敕牒批示處所——這一點前文也多次說過,首輔常常需求靠便函,也就是寫信來奉告處所大員該如何做。這就牽涉一個題目,即該處所大員如果不聽,起碼實際上這位首輔也冇法是以給他科罪——你隻是暗裡和我交換,又不是行政號令,我乾嗎非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