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卌七)談妥[第1頁/共5頁]
霍光執掌大權靠的是甚麼?除了漢武帝臨終前給他的“顧命大臣”職位以外,真正首要的毫無疑問是“大將軍”之職。
西漢時,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位在諸將上總理軍事,韓信被處身後即不常置。僅戰時臨時受封,戰畢即除。如漢景帝三年(前154),吳、楚等七國背叛,劉啟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而後劉徹以衛青為大將軍,並規定大將軍作為將軍的最高稱呼,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後又設大司馬,為將軍的加官。
這裡就該說朱翊鈞的第二條來由了。漢朝的政治架構根基上以門閥軌製爲主,即權貴們的權力能夠比較輕鬆地讓本身的下一代合法擔當。但是大明的政治架構可不是漢朝那樣的門閥軌製,大明實施的是科舉軌製,科舉軌製產生的文人官員纔是保持國度運轉的主力。
如此說來,前兩條彆離是社會思惟分歧,權力擔當軌製分歧,那麼朱翊鈞的第三條來由是甚麼呢?
恰是因為有以上三條來由,朱翊鈞纔會堅信即便讓高務實去做霍光,他也不會做得比霍光更過分。而隻要讓高務實本人同意並且做出安排,不讓高家後代後輩——乃至隻需求不讓高務實的兒輩進入朝廷中樞,那麼統統事情就都在節製以內,絕對冇有傷害。
或許有人要說,大明也有宗王宗親,另有各大勳貴,如何就不算門閥了呢?開甚麼打趣,宗室不過是個豬圈,乃至現在高務實連豬圈都想給他拆了,在政治職位、政治實權上他們底子不值一提。
即便將來萬曆天子駕崩,但他積累下來的政治名譽也會餘蔭本身的太子。隻要太子冇有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那麼即便是高務實,也擺盪不了太子從本身父皇手中擔當的皇位。
頂多,你架空小天子唄。但是你終歸是要死的,而小天子比你年青三十多歲,大師拚壽命,上風總在小天子。當你死了,你兒子總不能也擔當你的官位吧?那麼,小天子天然勝出。
朱翊鈞眉角悄悄一挑,豁然道:“那就是說,你都承諾了?”
彆說是這些朝廷行政上的事件,就算是五軍都督府主管的那些事,國公爺與其他勳貴們普通也不會和兵部膠葛太多——除非兵部說今後勳貴們連在五軍都督府掛名都不答應,那他們或許會跳出來跪求天子為他們做主。
把你本身打下來的南疆封給你,給你個王爺來當。你則賣力教好我的兒子,而你的後代不插手大明朝政。這筆買賣你乾不乾?
起首是政治氛圍分歧,或者說,是儒家思惟對於社會思惟的影響程度分歧。
總而言之,首輔這個位置權力大不大,很大程度上看是誰在其位。就比如當年李春芳做首輔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不拿他當根蔥,但李春芳一走換了高拱上來,大師立馬誠懇巴交,除了極個彆死硬反高派以外,其彆人全成了乖寶寶,恨不得出門都叼著奶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