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幸南京(十八)君之詐[第2頁/共5頁]
一聽這話,朱翊鈞公然冇有持續發難,而是瞥了高務實一眼,朝他使了個眼色。不過,天子做完這個行動,卻又持續反道:“寬恕?”
王允忠苦笑道:“國公爺,皇上的意義還不較著嗎?這是在敲打我們呢。”
高務實淺笑道:“勳貴畢竟是國朝支柱,既非謀逆大罪,還是不容輕動。至於罰冇……勳貴這邊不好動,總有能夠動的罪臣。”
朱翊鈞哈哈笑了起來,道:“似這般事,竟也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臣等遵旨,臣等豈敢欺瞞聖上。”徐弘基和王允忠再次承諾。
徐弘基頓時慌了手腳,忙問道:“成山伯說的是。隻是事已至此,我們現在該如何辦?”
“皇上……”徐弘基硬著頭皮,剛要咬牙表示情願出資,誰料高務實俄然在旁笑了一聲。
“謝皇上。”高務實趕緊謝恩。
“成山伯,您是朝中前輩,能不能指導一二……皇上這是甚麼意義?”徐弘基忍不住問道:“他召靖國公商討西域變故,時候已經夠長了,現在還把靖國公留下來陪他用膳,卻把我們晾在這兒,這是個甚麼章程?”
“哦?忠心?”朱翊鈞嘲笑一聲:“若真有忠心,便該在發明題目時立即上報,而不是比及東窗事發,纔來向朕告罪。”
君臣二人一邊用膳,一邊閒談些朝政上的事,氛圍非常和諧。朱翊鈞半途想要上酒,被高務實勸止,朱翊鈞笑笑便也作罷,其對高務實的正視,由此可見一斑。
朱翊鈞就是要讓他們感到驚駭,感到驚駭,隻要如許,他們纔會更加聽話,更加不敢有任何違背聖意的心機。
成山伯王允忠作為靖難係勳貴,來南京出任守備勳臣之前一向在北京宦海混著,明顯更體味朱翊鈞的為人,曉得徐弘基這番話朱翊鈞不會在乎,是以從速介麵道:“臣等也是日前剛曉得這些內幕,懾伏之下從速上疏告罪……皇上,臣等情願將統統不法所得上繳,隻求皇上能夠寬恕臣等此次偶然之過。”
王允忠搖了點頭,道:“還能如何辦?現在隻能寄但願於靖國公了……他畢竟承諾過我們,總該在關頭時候托我們一把。”
宦海上本無多少道義可講,隻要好處充足,冇有誰不能出售。但這有個前提,那便是對方冇有才氣抨擊你。倘若你是欠了高務實這類人的情麵,那就冇體例了,底子不成能假裝冇這回事……因為他是真有才氣抨擊你,且你必定頂不住他的抨擊。
----------
徐弘基苦笑道:“這倒不必成山伯提示,我剛纔出府入宮之前,府中的師爺們就攔住我千叮萬囑,說的都是這個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