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章 王者歸來(上)

第2章 王者歸來(上)[第1頁/共4頁]

張居正卻展顏一笑,輕聲道:“鬆穀公[注:陳以勤號鬆穀。]與中玄公[注:高拱號中玄。]雖是嘉靖二十年辛醜金榜的同年,但畢竟中玄公搶先一步入閣……至於首輔,他與我都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在中玄公麵前乃是末學掉隊,主動相迎,原也在理。再有,皇上久盼中玄公回京,那可真算得上是望穿秋水了呀。”

這三位一挪步,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在京有些頭臉的官員們見三位閣老已經一齊迎上前去,不管內心是甚麼滋味,也都隻好魚貫跟進。實在也冇甚麼好考慮的,既然來都來了,還要拿捏甚麼架式不成?歸正跟高拱結下深仇大怨的那三位關頭人物,現在都有了下落,跟本身冇甚麼大乾係:

但是明天的永定門外,卻偏有多量官員冒著砭骨的北風,遵循官職品銜凹凸擺列於道旁。看那數量,不曉得的人恐怕還覺得是禦駕親征的天子班師回京了普通,就差變更那些身穿飛魚袍、腰配繡春刀的天子親軍來保持次序了。

時任首輔李春芳乃是狀元出身,固然性子暖和之極,但也頗講儀表,一見高拱車馬將至,趕緊整了整儀容。這位青詞宰相除了麵色稍黑以外,倒也清臒目善。他本年虛歲五十九,已是年近花甲,比高拱還大三歲。不過,高拱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李春芳倒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狀元,遵循明廷常例,李春芳是掉隊,資格反而不及高拱。

陳以勤見了這景象,神采就有些丟臉,不輕不重地哼了一聲。李春芳彷彿耳背,完整不為所動,還是吃緊忙忙走了。陳以勤微微偏過甚,斜睨了張居正一眼,也不知目光中所表達的是甚麼意義。

胡應嘉當初彈劾楊博因私憤貶斥言官,包庇同親,導致了連環變數,終究高拱被徐階挾言路之力逼退,而胡應嘉本身當時外調建寧推官。高拱去後,由正七品建寧推官一舉高升為從四品湖廣佈政使司左參議,絕對是東風對勁。不過傳聞他得知高拱起複的動靜後,已經連夜上奏,請辭統統官職,不過因為時候太緊,臨時還未獲得答覆。

這位仁兄本來戰績顯赫:他此前彈劾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二十餘人,並侯爵一人、伯爵兩人,這些人的成果是:“皆罷”,是以被人私底下稱之為“罵神”。

說來也是怪了,百官之長、首輔李春芳看來反倒比他身邊兩側的張居正、陳以勤顯得更加殷切,明顯高拱的馬車尚離了這邊少說一裡路的間隔,便大聲號召眾官員順次站好,然後親身領頭往前迎去。

實在陳以勤脾氣固然不算太好,但人終歸不傻,他曉得就張居正剛纔的那番話來講,實在前麵都是廢話,這哥幾個打交道不是一年兩年了,誰還不清楚誰的資格?隻要最後那句話的意義才真正首要——明天這裡的環境,皇上都看著呢,這時候給高或人甚麼神采,那可就劃一於給皇上甚麼神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