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51章 五伯高才(下)

第351章 五伯高才(下)[第1頁/共3頁]

高務實本來並不感覺本身這位在汗青上冇有甚麼高文為的五伯能有甚麼獨到的觀點,但聽了他這番話以後,高務實才發明,本身能夠真是藐視了前人。

隻是,高務實現在如何跟高才解釋呢?

高務實鼓掌笑道:“太好了,這兩個彆例我都一併致函戚總戎,請他實驗。”

大明窮啊——不對,大明朝廷窮啊!這類敗家弄法,現在的朝廷那裡玩得起?如果隻是戚家軍這麼乾,那財務上或許還能擠一擠,畢竟戚家軍向來費錢狠,張居恰是已經風俗了的,他會幫戚繼光搞定這筆錢。

“牛皮紙太貴,如果雄師作戰,以你這做法,一場不算太大的仗打下來,光牛皮紙所需求的破鈔,就得上千兩銀子,太豪侈了。”高才道:“並且另有一點,如果下雨的話,這牛皮紙如何辦?你還得先製成油紙,得先用桐油浸一浸,然後晾乾……這本錢就更貴了。”

高才大喜,道:“火藥乃是火器之本,你這顆粒火藥既然能進步火藥能力,那的確是個大好動靜……製造體例就是你這手稿裡寫的這些麼?如果是的話,我這裡也能夠少量製造,加以實驗。”

高務實聽了,就不由苦笑,暗道:我如何解釋呢?奉告你以大明目前的環境,生長紅衣大炮這類重炮美滿是走火入魔?

高務實一貫的觀點就是:明中期今後,中國火器的生長門路本來挺精確,能夠說是按照本身的需求,沿著有本身特性的門路向前大步邁進。首要表現在炸彈類火器,火槍,輕型火炮類火器,火箭類火器的興旺生長。但在明末,特彆是天啟今後,因為引入的紅夷大炮的那種奪目標強大能力給君臣高低的深切印象,導致朝廷和浩繁官員將領對火器研發的重心開端朝重型火炮的方向過分傾斜。特彆是在袁崇煥鼓吹“憑堅城,用大炮”以後,朝廷更是把大部分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了重型火炮的研發和製造中。

中國人對防水這一行倒是比此時的西方人更精通,此中首要就是因為中國盛產桐油——這玩意在厥後很長時候裡都是中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可桐油這類東西,即便中國號稱“盛產”,但畢竟那是油,總便宜不到哪去,如果紙殼定裝藥的紙殼全需求用桐油浸泡晾乾,這個本錢就海了去了。

一場小仗多花千兩銀子,看似不打緊,但積少成多,對於大明這個幾近冇有一天不兵戈的國度而言,這個承擔能夠就不算小了。更何況高才還指出了紙殼定裝藥的最大費事:防水。

高才喜了一會兒,又問道:“那這個紙殼定裝藥的思路呢,戚元敬如何說?”

高才淺笑著道:“如果本地竹林少,也冇乾係,用木製的也行,詳細用甚麼木,能夠當場取材。我們大明的木工滿天下都是,做這類小木瓶,的確學徒工都難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