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72章 京師潛流(下)

第372章 京師潛流(下)[第2頁/共3頁]

在說完這件事的最後,高拱很簡樸地說了一句“……如此封貢將成,吾皇甚慰,數言有功之臣,均當厚賞。”

高務實放動手劄,內心既有些鎮靜,又有些感慨:高張之戰,終究要打響了。

莫非寄錯信了?這不成能啊,高拱做事如果這麼不謹慎,天下政務怕不是立馬就要亂套。

他拿起信,再次細心瀏覽起來。這封信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用詞平實直白,近似平時口語。

彆的,高拱還說了一些政務上的事情,從口氣上看,隻是純真的“奉告”,不過大多是跟高務實多少有些乾係的事。

又比方徽州人丁絲絹案已經根基結案,大抵結論是該稅本身的確有人從中動了手腳,但鑒於年代長遠,查之甚難,加上處所上業已構成定製,難以遽更,是以朝廷決定將該稅團體降落一半,殘剩的一半由歙縣和其他諸縣按本地客歲繳稅比例分攤,和了一把稀泥,同時飭令徽州府嚴厲清算稅法,並試行一條鞭法。

黑科技?那就更是夢中夢話了,這個期間的大明就算真有黑科技呈現,十有八九也隻能是出自他高務實之手。

另有高務實曾經給高拱建議過的,關於永定河防汛和改流等事,高拱也把近期的一些呼應行動在信裡和他說了一說。

不過,高務實最為存眷的兩條卻放在最後。

高拱模糊提到,一旦李春芳去位,內閣當中便隻剩他、張居正、殷士儋三人。殷士儋向來跟他不是很對於,不過倒也不要緊,因為此人不是裕邸舊臣,與皇上並無昔日交誼,再加上他又是走內廷線路取中旨入閣的,頗受朝野鄙夷,翻不起甚麼大浪。

張居正如果冇有才氣和抱負,當年又如何會被高拱看重,倚為左膀右臂,乃至一度但願他成為本身奇蹟的擔當者,能把本身的鼎新繼往開來推動下去?

張居正和此前內閣中的其彆人分歧,他也是裕邸舊臣,論親疏隻比高拱差了些;同時他是徐階的弟子,在鬆江退田案中,不管他收錢充公錢,歸正最後還是出麵拉了徐教員一把。現在李春芳、趙貞吉這兩個分走徐階一半政治遺產的礙事鬼滾蛋了,剩下的徐黨要抱大腿隻能找張居正;最後,張居正的施政才氣底子不是好好先生李春芳和倚老賣老趙貞吉兩人能比的。

這封信實在是太淺顯了一點,看完信的高務實乃至思疑高拱是不是用了甚麼隱形墨水之類的黑科技。他拿著信紙翻來覆去的看,乃至透著陽光去看,但不管如何看,就是這麼一封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