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77章 高珗獻策

第377章 高珗獻策[第1頁/共3頁]

當然,不管鐵礦還是煤礦,高務實都必定挖不了這麼多,但既然有礦,就能辦事,就不會虧蝕——因為他現在手裡相稱於已經預定了起碼幾萬人的免費勞動力,便宜到幾近給口飯吃就行的最低價。

施助哀鴻,恰好就是如許一個偉光正之極的好來由!

本來高拱是成心扶高儀上位的,以為把他拉進內閣有助於安定本身的權威,解除張居正跟本身離心離德導致的中樞膠葛,但高務實之前卻又壓服了他,讓他也熟諳到高儀入閣一定能起到本身希冀的感化。

以是高務實此次回京之以是急,此中一個很首要的身分就是讓他用“師徒”授業的來由把郭樸帶回京師。隻要郭樸到了京師,高拱還是有幾分掌控壓服他接管起複的。

如果他不必急著回京,那麼他本身留下親身措置一下也不是不可,乃至另有奇效——起碼對於“邀名”而言,另有加成結果。但高拱信中的意義已經很明白了,俺答封貢頓時就要完成,完成以後必定會有一波封賞,高務實在不在京,結果定有分歧。

高務實自認本身既惡感故鄉男權,也反觀故鄉女權,他是真正感覺女子束縛很首要的。隻是這個事情在明朝很難辦。

但高務實之以是以為這個主張很有創意,也恰幸虧於張氏是女子。

這也就決定了高務實不成能留下來本身主持賑災安設,隻能從速回京。

這哪是甚麼虧蝕買賣,的確是天底下最好的買賣!

並且高務實還曉得一個他需求從速回京的來由:隻要他回京,纔有能夠把郭樸帶回京師,而李春芳致仕以後,內閣便隻剩下高拱、張居正、殷士儋三人。

獨一的題目在於,因為衛輝府這邊俄然又多出這麼大一件事要辦,人纔不敷的題目就實在過分凸顯,不能不讓高務實感到萬分難受了。

高拱倒是不怕殷士儋,不過殷士儋方纔入閣,如果高拱立即把他搞下去,那在外人眼裡,他高拱這個“權臣”豈不就坐實了?而呼應的,朝廷的顏麵可就丟臉了。是以高拱對於要不要這一次就把張四維保舉進內閣也很躊躇。

他也是實在冇體例了,手邊能用的人全數有了安排,而賑災這類事又拖不得,遲一點都能夠導致呈現竄改——要麼餓死很多人,要麼流民生亂呈現兵災或者匪患,總之都很糟糕。

以是這事也隻能漸漸來,特彆是第一步,千萬要走得謹慎謹慎,必須有一個極其巨大、光亮、精確的來由,不然必然會帶來龐大的費事。

程朱理學搞了這麼多年,不是他說改就能改得了的。彆申明朝的男人聽了不會瞭解,極有能夠明朝的女子本身都接管不了——她們接管的教誨也是《女訓》、《女誡》之類的東西,夫為妻綱之類的看法在她們內心也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