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最後一課(下)[第1頁/共3頁]
朱翊鈞目光發亮,誠懇正意地問道:“哪兩點?”
隆慶笑了笑,彌補道:“乃至,連起複本身,也是這最後一次試玉的一部分。”
如何對待安史之亂?這個題目如果是問高務實,高務實必然會先思考隆慶問這個題目的解纜點,然後按照這個解纜點來考慮答覆的偏向性,乃至還會考慮答覆的時候不要把答案說得太全麵,要給天子留下彌補、闡揚的空間,這是一名久曆宦海的部屬能給出的最端莊但也最官僚的答覆。
“哦……本來是如許。”朱翊鈞倒也輕易受教,聞言點了點頭,又彌補道:“高務實也和兒臣說過王忠嗣,他說厥後唐朝安定安史之亂,靠的根基都是王忠嗣之前的部下。”
朱翊鈞有些不美意義,感覺本身這麼思疑一名忠心耿耿的老臣,實在是太多疑了——多疑這個詞,在史乘中向來不是好詞。更何況,這個老臣還是他的伴讀高務實的親伯父,以他和高務實的乾係,這就更顯得有些刻薄寡恩。隻是,這畢竟是在和父皇“論政”,把疑問憋在肚子裡,彷彿也不太對。
隆慶點了點頭:“冇錯,以是爹爹當時候便完整肯定了高先生的誌向,就是做個複興之臣,且極重臣節。他想要的,爹爹給得起,也情願給……以是,鈞兒你現在應當明白了,現在高先生能以首輔之尊兼掌吏部事,不是爹爹這個做天子的偏疼厚予,而是他本身用行動、用表示爭奪而來,這都是他應得的。”
然後頓了一頓,又道:“在大明,非論一個文官的權力有多大,你隻要不放鬆兩點,就起碼不必擔憂這小我成為王莽。”
隆慶便道:“漢臣讀書當然是多的,但是唐臣之讀書與我明臣之讀書,本有分歧……嗯,算了,這個我先未幾說,我且說彆的一點:漢臣於胡人之分歧,有一個最大的辨彆:胡人以力為尊,你比我力局勢強,我即尊你為主;反之,我比你力局勢強,我便毫不能容忍你還在我頭上發號施令。”
朱翊鈞當然不曉得,立即點頭,並表示請父皇指導。
隆慶當真隧道:“唐玄宗覺得,漢臣讀書多,心機龐大,是以不成輕信。胡兒讀書少,心機純真,是以能夠信賴。恰是因為如許的用人態度,他纔會以莫名其妙的啟事撤了王忠嗣,而究竟上,王忠嗣若在,借安祿山十個狗膽,他也不敢反。是以安祿山之反,他本身當然罪在不赦,但歸根結底,在於唐玄宗一邊自廢武功,一邊泰阿倒持。”
隆慶麵色安靜,如古井不波,淡淡隧道:“廠衛和京營。”
朱翊鈞點了點頭,但俄然又有些遊移起來,忍不住問道:“固然如此,但是爹爹方纔也說過,人的野心是能夠一步步增加的,固然高先生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