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新的目標[第1頁/共3頁]
而水泥嘛所謂的高本錢完整就是高務實自說自話,固然現在他還冇能多量量出產,做不到效益最大化,但是出產水泥所需的原質料就擺在那邊,再貴能貴到哪去?京師周邊就能多量量,特彆是他把水泥工廠擺在開平三大廠四周,這一來煤灰、爐渣、鐵礦石粉之類的質料便能夠廢料操縱,跟不要錢似的,真正算得上本錢的幾近就是點石灰石和砂石,而這倆玩意即便在京師都不值幾個錢!
但是那實在冇有甚麼意義,因為骨瓷即便是在後代最被吹噓的期間,它的代價也遠不及中國的一些名瓷,比方景德鎮等地的薄胎瓷之類,工藝成績和藝術成績那就更彆提了。以是高務實感覺本身搞瓷器彷彿也冇甚麼意義,起碼起不到多少鞭策感化。
更何況,因為陝西、甘肅、寧夏商路的打通,京華商隊的貿易利潤再次晉升,讓高務實即便在比來有幾筆不成告人的大支出環境下,支出也仍然穩步增加,以是他已經開端派人前去遼東,籌辦在遼東再開一港了。
隻不過他現在還冇有甚麼精力去接外頭的工程,因為他本技藝裡要乾的工程就有很多。
高務實搞基建必定是要贏利的,但也陣不美滿是為了贏利,因為他打算中有挺多需求修建的項目,屬於交給彆人乾遠不如本身乾的那一類。
隻不過他畢竟也不專業,以是大型的鋼柱鋼梁甚麼的,他就冇有體例了。同時他也弄不出焊接這麼奇異的技術,根基上首要靠拚裝,強度比起後代還是差得太遠,隻能說必定比現在大明的技術強。
以是他籌算先把北邊的海路走通,首要線路先簡樸一點,把渤海灣串連起來,同時向山東擴大影響山東登、萊地區是有必然造船根本的,固然彷彿造不了能跑南洋航路的那一類遠洋海船,但合適在渤海、黃海巡遊的平底沙船還是能夠造的。高務實把這當作是他“走向陸地”的第一步。
應當說,越是那種需求大型木料的工程,用鋼筋水泥代替就越劃算,並且也越是堅毅耐用,彆看他用的是假鋼筋,但那也比木料靠譜啊!
二是持續擴大本身的貿易版圖,特彆是兵工和造船,以及與這兩類相乾的財產,都是高務實籌算大力拓展的停業,比方煤鐵、基建等等,都是為這兩項打根本的財產。至於將來真的搞出船隊以後要發賣甚麼貨色,阿誰反倒不是高務實焦急的。
至於茶葉高務實可冇有興趣買下幾十萬畝茶山。開打趣,就算要本地主,他也隻會挑選在港口區、商貿區之類的處所當包租公收房租,搞蒔植就算了,了不起將來推行一下美洲高產農作物,但那也就是推行,可不是本身去種。
就比如絲綢、瓷器乃至茶葉之類的大明拳頭產品,高務實哪怕一絲一毫都不參與,它們也是無敵的存在,那有甚麼焦急,非要高務實插一腳?並且對於鞭策這三樣產品,他也幫不上甚麼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