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542章 人事調整(上)

第542章 人事調整(上)[第2頁/共3頁]

接下去,吳兌的請辭緊接著上來,不過是自稱本身資格陋劣,冇法擔負本兵重擔之類,請皇上收回成命。

可實學呢?從邱濬到王廷相,這都還隻是實學實際派在為實學奠定,真正把實學鞭策到天下皆知的,恰是高拱高新鄭,恰是他這近十年的主政,才讓實學彷彿有抖擻直追之勢。乃至在某些人看來,跟著高拱新政的持續推動,新政的結果逐步為很多士人所讚頌,實學乃至有能夠代替心學,成為士林新潮流也說不定。

如果說“彆人”致仕退休本身讓出坑來了,那還算好,萬一人家死乞白賴既不肯退休更不肯去死,你能如何樣,還不但是乾瞪眼。

收回成命那是不成能的,何況吳兌這請辭不過是針對朝野的一些質疑,不得不上罷了,朱翊鈞又不是不曉得。

不過對於這類觀點,高務實感覺還是過於悲觀了一些,高拱新政對於北方一些偷稅漏稅不算太嚴峻的家庭所出的士子,能夠好處影響還不算太大,但對於南邊某些地區的士子,那影響但是太大了,他們恐怕很難因為“國富民強”這個好處就偏向高拱新政,而不顧及自家的大量喪失,或者那些出錢供他讀書的金主們的大量喪失。

在高務實的觀點當中,私有財產當然崇高不成侵犯,但是國度好處如何能忽視呢?國度好處保不住,你這私有財產還談甚麼保障?國度如果養不起兵、賑不起災,甚麼私有財產能有安然保障?

以是天子的聖旨立即下達,先是大誇特誇了一通吳兌此前的功勞,特彆是在俺答封貢一事上的鞭策感化,以及封貢完成以後和蒙古右翼的聯繫事情,在天子看來都是“卓有效果”的,是以“不允辭,宜馬上到差。”

以是說來講去,朝廷現在不過就是實學和心學之爭,高務實實在就是要從心學一脈所佔據的位置裡頭扒拉一些到實學一脈的盤子裡,並且還不能逼迫得太狠,讓朝廷墮入嚴峻的黨爭內鬥當中。

這是最磨練手腕的了。既要揭示出高黨的強勢,又要留有一線餘地,以溫水煮青蛙的體例漸漸的竄改兩邊的氣力對比。

但是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挑選援助內閣、援助首輔,僅僅一天過後,硃批就下來了:“依票擬,升吳兌為兵部尚書。”

其實在朝野看來,吳兌其他的資格倒也是夠的,但他有一個優勢,就是出任總督的時候太短,比擬於此前的一些兵部尚書而言,吳兌出任宣大總督僅僅兩年,實在有些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