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永定河患(下)[第1頁/共4頁]
“苦水?”高務實皺著眉頭:“冇聽過,如何回事?”
高務實悄悄地聽著張津轉述當年張四維的調查成果,心中對本身這位便宜大舅的誌向和才氣多了些體味,到此時才稍稍打斷張津的話頭:“防洪堤壩修了這麼些年,有結果嗎?或者說,結果如何?”
“永定河隻走南邊以後出了甚麼岔子?”高務實思考著道:“北邊缺水?”
當初明朝修建北都城時,對水係做出太嚴峻調劑:其一是將什刹海東邊的一段通惠河劃入了皇城,導致漕運船埠隻能移至今東便門外的大通橋;其二是在北邊的昌平興造皇陵,將其四周泉流水脈皆視為龍脈而製止采取,這就導致通惠河上源隻能純真依靠玉泉山、昆明湖一帶的西山川係——那必定不敷啊。
“傳說?”高務實微微一怔:“甚麼傳說?”
張津苦笑道:“說是當年我朝修建北都城時,劉伯溫派大將高亮去追逐龍王、龍母要回甜水源,成果高亮不謹慎捅破了他們裝滿苦水的水簍,今後全部北都城的水都變成了苦水……高閣故鄉中的飲水,想必是直接從賣水人手裡買的玉泉山的水,宮裡頭用的也是這個,不過宮裡是專門有人從玉泉山運水。但實在官方老百姓是買不起這水的,隻能喝都城裡的苦水。”
“那你為何這般神采?”高務實見他一臉苦笑,問道:“讓我猜猜……水害次數固然看似少了些,但每次風險更大?”
張津苦笑道:“結果倒是有的,起碼本朝永定河水患呈現得不如前元時那般頻繁了。老爺對此做過詳查,說前元享國九十八年,永定河水害二十二次,我大明至今已兩百餘年,永定河水害十五次,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的管理還是有結果的。”
高務實這才明白過來,想必是因為北京的年降水量未幾但蒸發激烈,在地表徑流減少了對地下水的補給以後,泥土中的鹽堿就會跟著水分的蒸發被帶到上層,使首要取自淺層地下水的井水遍及苦澀。
“表少爺,能夠有盜賊。”
高務實聽得微微有些皺眉,內心暗想:如何修來修去都在上遊?如許上流築堤以後是穩了,但下流豈不是要遭?
高務實還冇問出聲,張津已經持續說了:“老爺查閱過洪武年間官修的《圖經誌書》,裡頭記錄,前元至我大明建國期間永定河的景象是:‘出盧溝橋下,東南至看丹口,沖決渙散,遂分而為三:其一分流往東南,從大興縣界至都州北鄉新河店(即今通州區南涼水河西岸之新河村),又東北流,達於通州高麗莊,入白潞河;其一東南經大興縣境清潤店(今作青雲店),過東安縣……;其一南過良鄉、固安、東安、永清等縣……與白潞河合流,入於海。’也就是說,當時的永定河曾經在北都城高低擺動,但自從我們大肆構築堤壩,它就再也冇有向東和東北流過。固然汛期到來時,石景山至盧溝橋間的堤壩也常常潰決,但都很快被修補堵塞,盧溝橋以北向東再也冇有成為支流河道。這就是說,永定河今後隻是一條從北都城郊西南角‘路過’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