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560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

第560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頁/共3頁]

趁便還得提一句,王庭撰的長兄王庭詩,現在恰是山東按察副使,正兒八經的朝廷四品大員。可見真正的“豪門士子”當然有,但實在更多的還是“世宦”之家的後輩,隻不過世宦靠的不是九品中正,而是經籍傳家。

“本來如……啊哈,今兒氣候實在是好,在此列隊也是心曠神怡之事……誒,兄台,我們之前閒談到哪兒了?”

吏部衙門裡的端方很奇特,其他衙門各司郎中碰到甚麼事,都是先與本部侍郎、同司員外、主事等先作商討。而是吏部各司郎中不是如許,很多時候都是直接麵呈尚書,旁人不得過問。而吏部四司中的文選司郎中,更是手握天下官員升遷,可謂“小掌銓”。

這有些早,看起來倒像是朝廷急著要用他們三個一樣,實際上朝廷裡頭比他們資格深厚的人車載鬥量,如何排也不焦急。

既然都是“本身人”,高務實也隻好收起那副公允公道的嘴臉,讓高陌拿著本身的帖子去遞給吏部分吏。

高務實跟這事無關,他的出息看好得很,彆的朝代狀元一定有好出息,而明朝分歧。汗青上明朝狀元入閣辦事的足有十二人之多:胡廣、曹鼐、馬愉、陳循、商輅、彭時、謝遷、費宏、顧鼎臣、李春芳、申時行、周延儒。現在周延儒天然還冇呈現,以是應當算已經有了十一名之多,比擬起進士入閣的人數,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

先人曾有考據,有明一朝一共九十一名狀元,絕大多數品德高貴,此中很多人才調橫溢。而更關頭的是,他們中有的以骨氣自許,勤政愛民,廉潔營私,樸直不阿;有的敢抗強權,知人善任,為國舉賢;有的才調橫溢,文采流芳。不好的隻是極少數,而被算作“奸臣”的,則隻要周延儒一人。

不說外頭的群情,卻說那門吏引著高務實等三人,直入文選司。蕭良有驚奇道:“不是應搶先去拜見三位堂官嗎?”

三天時候轉眼即過,新科進士們一齊到吏部報導,插手由吏部主持的館選。

高務實等三人來至文選司門外,但見十幾名官員等待在外頭,固然個個都已等得滿臉倦怠,但卻安溫馨靜地坐著,一點煩躁的意義都不敢有。

但是既然是天子聖諭、吏部告訴,他們三人也不得不一大朝晨就連袂前去吏部報到了。

待到一任滿後,或者升任一省巡撫,或者由外入遷,則開坊後可到六部侍郎。以是翰林院固然是個淨水衙門,但翰林的禮遇極隆,升遷極快。

隻不過,萬曆朝對高六首的正視彷彿有些過分了點,連帶著蕭良有和王庭撰都一併叨光。因為昨日吏部就來人,說奉聖諭,讓他們三人本日一早就去吏部報到授官。

門吏解釋道:“榜眼老爺有所不知,二位少宰不司官員受命。至於太宰,那是郭閣老兼任,郭閣老日理萬機,五品以下官員受命幾近從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