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654章 經濟控製(上)

第654章 經濟控製(上)[第1頁/共4頁]

所謂明智,說穿了就是講好處。獨一與淺顯人分歧的是,高務實講好處現在已經根基不是講錢了,起碼在現在的廣西,他不感覺有誰配和他談錢。

此時,因為廣西本地的部分隻要廉州、欽州兩地,因而朝廷把欽州降格並劃歸廉州,然後再把廉州團體打包劃給了廣東——啟事是廣東海軍強大,劃歸廣東以後能夠同一批示防備和剿滅倭寇的行動。

但是廉州府劃給廣東以後的環境並不好,因為此地對於廣東而言乃是“粵之極西”,是伶仃冒出來的一塊,不算飛地而可謂飛地,一向不如何受正視。

方纔送走岑淩的高務實俄然一拍額頭,自言自語道:“我如何能把我最善於的手腕都給忘了呢!土司固然未見很多聽話,可那是因為大明朝廷對土司來講隻是個正統名義的來源,土司本身不但不能從大明身上獲得好處,反而每年還要搭出來一筆錢,乃至還得隨時對付朝廷的征調。從這個程度上來講,土司不但是做了大明的小弟,要幫著大明出工著力,乃至還要拿錢上貢……以是他聽話隻是因為打不過‘大哥’,不聽話也隻是因為‘大哥’要得太多?”

把廉州府直接改歸廣西是最好的措置體例,高務實當然第一時候想到這一點。不過這事有些費事,即便是以高務實在朝廷高層的能量,能不無能成都在兩可之間。

拉攏倒是好辦,歸正他們窮,我又不缺錢……但光給錢有個屁的節製力?除非能節製他們的經濟命脈才行。

相對來講黃家地點的桂南還好一點,真要有甚麼上風物產的話,能夠走明江河往欽州運,然後通過海路運到廣州,那倒是能跟高務實的廣州私港聯絡起來。但是他不能確保黃家必然會老誠懇實跟他合作,以是這事兒臨時不必想。

所謂節製經濟,在這個期間而言,不過兩個思路:節製出產或者節製暢通。

其實在元朝的時候,廉州是歸廣西的,大明剛建國的時候也持續了這個行政區劃,但是好景不長,倭寇大興,在洪武朝就鬨得本地不寧。

今後,廣西就和大海說再見了。

但是這麼牛逼岑黃兩家,如果論錢的話……朝廷對思明府一年的的貢賦要求才七百九十五兩銀子,對泗城州的要求是一千零四十兩,即便這是不計算其他“土特產”的目標,但是也能看出他們兩家在銀錢上的寬裕。

這就代表如果要把廉州劃回廣西,不但呼應的各項行政設置要跟著變動,並且還會侵犯廣東的好處——好吧,主如果廣東官員的好處。

以是說巡按軌製還是有其優勝性的,像高務實如許的涉足遍及財產的人,都愣是找不到能跟廣西處所達成好處聯盟的安身點。

就算把岑黃兩家的各自主家年賦加在一塊兒,放在高務實眼裡也底子談不上甚麼事。乃至誇大一點,高務實思疑廣西土司們全數加在一塊,一年上繳的貢賦能夠也就一萬多兩——最多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