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戰爭視窗期[第3頁/共4頁]
黎英宗獲得師鑠信後,大會諸將,以賴世卿、黎落第等領兵為左路,加封鄭鬆為左相,節製各處水步諸營將士。
高務實想到了之前岑淩奉告他的那件事,當時岑淩說張任身上的蠱毒乃是莫朝派人所為,這件事高務實很難瞭解,但現在找不到合適的戰役藉口了,卻想就這件事做點文章。
而後,從萬曆元年直到本年上半年,莫朝在莫敬典帶領下,持續向黎朝打擊,終究也隻能勉強保持守勢,而不能獲得甚麼戰果了。
第二天,莫敬典看到黎軍一夜之間築成的城壘,覺得真城,大驚,不敢近。因而與諸將商討說:“不期本日黎軍若此,尤有規律,法律嚴明,培築一夜,城壘截然,必是效死之士尤多。故勤奮力之速如此,使我心不寧,必功不能成,未易平之,若不速戰剿除必為後患。”
當然,高務實倒不是怕了這些閒話,作為具有中國傳統特性的明朝文官,隻要大義不失,私德不詬,詳細的在朝、施政理念分歧不算甚麼要命的事。
----------
莫軍久攻不克,士氣逐步降落,並有兵士流亡。莫敬典命令對黎軍封閉,嚴禁販鹽者進入黎軍節製區,但仍有人偷偷擔鹽入壘。此時降莫的武師鑠又派人給黎軍送信,願歸複黎朝。
高務實聽了這個動靜,先是一愣,暗道:莫朝瘋了嗎?莫敬典剛死,這個莫敦讓之前一向隻是主管內政的,竟然一拿到兵權就大肆南征?
他邇來遍查卷宗,發明安南自乞降於世宗以後,迄今為止,隻缺貢嘉靖三十六年和三十九年的正貢,以及萬曆三年和六年的物貢,其他諸事,起碼禮節上冇有太多能夠抉剔的處所。
至十仲春,莫朝餘力不敷,軍需供應垂垂不能保持,莫敬典看不能取勝,便商討說:“進兵攻剿勁敵,已經玄月,不能勝利,且冬寒江涸,更兼春水方生,嵐瘴將起,兵不敷食,人思舊土,誰與我同心戮力?況我兵寢已懶惰,不如且暫回兵,以圖後舉,而取全勝也,苛欲死守其地,恐無益於事機,為仇敵之諷刺耳。”因而莫軍撤回。
這位莫茂洽的三爺爺彷彿膽量比我高或人肥多了啊……
這個出兵的機遇必然要掌控住,冇有藉口,找藉口也要出兵!
萬曆四年,莫軍在莫敬典帶領下攻清化、義安。阮倦與黎朝大將晉郡公鄭模戰於清化玉山,生俘鄭模。
那一次,莫敬典出兵十餘萬,戰船七百艘,進入清化。留下應王莫敦讓,大將莫廷科鎮守神符海門。然後大兵分六路,起首向鄭檜打擊。
如果隻是土司級彆的戰役,比如朝廷把安南看作跟土司一個層次,那麼朝廷的態度便能夠很超然,朱翊鈞能夠挑選一邊來幫,也能夠“各打二十大板”,總之完整能夠不參與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