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2頁/共4頁]
如此橫向對比一下,高務實感覺朝鮮現在的水兵氣力,恐怕還禁不住單單一個天津港的京華運輸艦隊一頓打。
可惜高務實另有太多事情要辦,還冇到和西班牙與葡萄牙翻臉的時候,不然他必定要想方設法搞掉這個據點,把澳門收回來。
固然不會兵戈但很會算賬的勳貴們私底下一商討,很快得出了幾條結論:
這就是高琦和那批船舶係大匠們明天的事情。
另有就是湖絲蘇繡,因為魏國公、臨淮侯等一批勳貴成了京華的鐵桿合作者,南直隸四周的這些尖端絲綢成品現在根基被京華把持了大半,蘇杭一帶的海商想要拿貨也不輕易。
至於其賴以成名的防備麼……以朝鮮的冶金程度,一層鐵片到底能頂多大個事,恐怕難說得很,不過是仗著當時的日本軍隊重火槍而不嚴峻炮,冇有充足的海上火力罷了。
高務實悄悄在暗間看得麵露淺笑,這批人的模樣,就像是錯過了微信群裡大佬發的紅包,彷彿不測喪失了兩個億普通。
高務實當然有錢,但他並不籌算單靠京華個人包打天下,北洋艦隊能鄙人能壓同一以後野心收縮的日本,他也不籌算端賴京華個人本身撐著——京華說到底還是個貿易個人,是要尋求好處的,如果大量製造純粹的兵艦,即便大明朝廷不存眷,他本身也感覺是嚴峻的華侈,以是兵艦隻是核心,核心的氣力還得靠武裝商船,這也是這個期間所風行的。
雖說這兩個名詞對於高務實而言略顯悲壯,但也彆有一種應戰的意味。
隻要粵繡不太好節製,這個首要題目在於葡萄牙的澳門據點太近,
反而,日本的官方水兵力量並不如何行,這一點隻要看看“淨海王”汪直當年在日本的事蹟就曉得了。日本很識時務,打不贏就交好,何況汪直還能給他們搞來先進的火繩槍,因而汪直乃至在日本自稱徽王。
以是橫向對比一下,現在的日本官麵上的海上力量也不值一提。
但是京華同時也是有“政治任務”的,就是動員一批本來隻曉得兼併地盤的大明高層把目光轉向陸地、外洋,而不是一門心機去搶貧苦衛所兵、窮戶的地盤,這類時候就要求高務實不能本身一小我吃獨食,得把他們的主動性變更起來。
如許一來,相對應的葡萄牙人也就很難低價拿貨,而這些貨色因為京華有遠洋才氣,能夠一向送到馬六甲,利潤天然就上來了。
再次,人多勢眾才氣搞出京華所說的那種“把持效應”來,雖說他們目前看來隻能跟著京華的北洋艦隊混,也便是隻要朝鮮和日本能做,去南洋的話,南京勳貴怕是不承諾。但是冇乾係,先拿朝鮮和日本嚐嚐水,到時候如果南洋更賺,再去和南京那批兔崽子談——燕京的靖難係勳貴可比南京的建國係勳貴更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