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初見太子(下)[第2頁/共3頁]
太子聽了就是一喜,問道:“那我問你,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見君子當謹守本分,是也不是?”
監察體係中,另設六科給事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擺佈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給事中多少人,各科不等。其權柄是“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他是太子,將來也會是聖上,如果本身老爸這個聖上對此隻能忍了,那明顯將來他也隻能忍了,朱翊鈞年紀雖小,這點卻完整能夠看得明白,這話說出來天然就很有些忿憤了。
這就有點難堪了,難不成孔夫子自相沖突?這但是千萬不能的,絕對不能是如許,是也不是……
太子打量了高務實一下,俄然眉頭微微一挑,開口問道:“高務實……嗯,傳聞你是高閣老的侄兒,我記得高家是實學大師,那,想必你必然也是讀過書的嘍?”
嗯,如何整?我的小爺,您才八歲呐,您那天子老爹都冇轍,您還想如何整啊?
朱翊鈞畢竟隻要八歲,又不像高務實這般兩世為人,聽到“說難也不難”,頓時大喜:“如何個不難法?高……小高先生,快快道來。”
“好!那我再問你,觀本日之科道,動輒聽信訛傳,對君上言行橫加指責,賢人惱之、斥之,卻不料此輩不但不覺得恥,反覺得榮,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則何如?”
他一時不能肯定太子的企圖,不好多說,就隻簡樸的答覆了一句:“回太子的話,是。”
有明一朝,暮年設禦史台,後改置諫院官,最後改設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正二品。左、右副都禦史,正三品。左、右僉都禦史,正四品。都禦史的職責是“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事情成憲希進用者,劾。”又設十二道監察禦史一百一十人,正七品,察糾表裡官吏。在京師巡查京營、倉場、內庫,監臨鄉會試。外出巡按處所,清勾軍伍,提督黌舍,巡查鹽政、茶馬、漕政、屯政等務。[注:1435年增為十三道]。
高務實因而笑了笑,回道:“回太子的話,賢人之言天然不會有錯,更不會自相沖突,這裡頭最要緊的,實在並非哪句話對,哪句話錯。究其根由,其實在於言官的本職究竟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