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3頁/共3頁]
朱翊鈞哈哈一笑,道:“先生所言極是,現在土默川大變期近,不知朕該如何故‘謹慎’而至‘無咎’,還望先生教我。”
新人就意味著,他還不能講四書,隻能講《五經》。但五經普通不會隨便扔一門讓講官來講,而是必講其當年主治的一科。
高務實固然官至左庶子,這個位置如果是資格較老的史官充當,偶然候乃至會掌翰林院事,但明顯高務實屬於資格最淺的那一類,不但不能掌翰林院事,在翰林院的位置乃至不算特彆高。
對於此時的明人而言,哪怕再有學問,這一問能夠也無解了,或者就隻好扯“天人感到”,說洪澇是上天示警如此。
不管你信不信,歸正朝廷高低看起來都是信了的,連“南征名將”高務實都被迫頒發了近似的觀點。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張溶是英國公,除皇室的親王、郡王以外的最高外臣之爵,按例輟朝。
但朱翊鈞有分歧定見,他問道:“朕舉一例:本年遼東洪澇,應天也洪澇,此天災也!其地其民,該如何謹慎,纔不使之有洪災,能夠‘厲無咎’?”
朱翊鈞又問:“無咎,便是儘量不出錯,或者即便出錯,也當儘快改正麼?”
----------
“六合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竄改,諸般竄改當中,我等為人者,如何才氣趨吉避凶,此乃《易》所欲講之道也。”
高務實是堂堂六首狀元,暮年就有《龍文鞭影》、《新鄭對韻》等書問世,年紀雖小,卻算是文名鼎盛之輩,但是對於經筵日講官而言,他畢竟還是個新人。
“孔子暮年感慨:‘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能夠無大過矣。’可見賢人看出了《易》的精華。《周易·繫辭下傳》中說,‘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謂易之道也。’何為無咎?無咎便是冇有凶惡,冇有大的錯誤,亦或是就算有錯誤,也冇有乾係,這才叫做無咎。無咎纔是《易》奉告我等的人生最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