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第2頁/共3頁]
方苞稍稍清算了下衣冠,便跟從親衛上了二樓,二樓的船倉不但視野開闊,並且非常寬廣,見到胤禎,他長身一揖道:“方苞敬謝王爺援手,免除押送之苦。”
他這一說,胤禎亦反應過來,殺死朱三太子這事,可說已經成了康熙的一塊芥蒂,直接乾係到大清得位是否正統的名聲,《南山集》卻好死不死的將這段汗青又翻了出來,難怪惹得康熙大怒,直接就定了大逆案。
聽聞張鵬翮問起,胤禎沉聲道:“江南科考案比你設想中要龐大的多,卷出來的官員不在少數,觸及的金額可謂钜額,這起案子,本王實在是不放心,以是才特地留下來陪審。”
對於江南科考案,胤禎通過曹家的諜報網彙集了大量的資訊,做了大量的闡發,心中早有詳細的計劃,賴在揚州不走,就衝這江南科考案而來,這起案子不但在康熙朝,在全部清朝,都是影響龐大,並且遲延日久,此中又異化了江南督撫互參案,更是幾乎捲進《南山集》案,並且張鵬翮因為此案也名聲大損,弄得灰頭土臉的回京。
此番進京,他是深感凶多吉少,十四爺固然自傲滿滿,言辭鑿鑿的說康熙刻薄仁愛,會有恩旨,可他忘了,恰是康熙親身將《南山集》一案定為大逆案的,自古帝王皆是金口玉言,康熙更是可謂千古一帝,他會做出自食其言的事?
二人見麵見禮酬酢幾句以後,張鵬翮就直接問道:“江南科考案的景象,王爺身在江南,其中啟事自是比下官更加瞭然,不知王爺是何觀點?”
禎一伸手,而後含笑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請你前來,有一事不明,《南山集》一書究竟是那邊觸怒了聖上,乃至聖上欽定大逆?”這個題目,對胤禎來講很首要,要想勸康熙罷休,就必須對症下『藥』,方苞既是一代大儒,又是方孝標的侄孫,對這個題目應當有更透辟的觀點。
“當然。”胤禎收斂了笑意,寂然道:“這裡冇外人,亦不必禁口,本王此番進京便是要向聖長進諫,聖上對筆墨獄寬鬆了幾近四十年,為何俄然抓住《南山集》不放,不明此中原委,本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張鵬翮次日也趕到了揚州,跟前來驅逐的噶禮三人略略酬酢以後,他便抽身前去看望胤禎。
聽胤禎說要陪審,張鵬翮內心默想了下,十四爺雖說是奉旨回京,但病在揚州不能成行,恰逢審理科考案,列席旁審,那是冇涓滴題目的,他身上畢竟另有個觀風使的欽差身份,不過,聽到胤禎把案情說的如此嚴峻,他的神情立時就凝重起來,沉『吟』了半晌,他才說道,“王爺想必已有詳細的計劃,該如何做,王爺固然叮嚀。”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