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清弊主 - 第540章 舉薦將領

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2頁/共3頁]

一聽康熙如此痛快的應允下來,胤禎不由大感不測,當下便道:“兒臣尊旨。”

康熙微微頜首,倒是不再言語,水兵征日一戰以藐小代價大獲全勝,又獲钜額賠款,必定要滋長老十四,滋長水兵和朝中好戰的王公大臣向外擴大的野心,隆科多押送黃金招搖過市,京報上連篇累牘的鼓吹,便是為了造勢。

旗人入天津兵事情坊乃是為從底子上處理旗人生存,事關嚴峻,豈能因小失大?事有輕急緩重,不成一例因循保守,天津至都城,快馬一日可至,朝廷亦不慮失控,允其所請,著各旗擇一勳貴駐紮天津掌管各旗旗務。”

大清邊境越大,藩國亦必年盛一年,宗藩乾係亦必將更加龐大,然終離不開皋牢之策,朝鮮藩國,乃大清立國以來,皋牢最為勝利之典範,應令來京朝貢之新舊藩國使者多與之交換,可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對食之有趣,棄之可惜的諸藩尤其見效。”

沙俄在歐洲與北歐強國瑞典之戰,為的便的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之以是說沙俄會掉轉鋒芒指向我大清的西北和東北,也是因為這兩個方向都存在出海口,此中處於西北方向的黑海,當場理位置而言,更優於波羅的海,沙俄必欲取之而後快。”

康熙微覺驚奇的瞥了胤禎一眼,老十四冇籌算兼併這幾萬旗人?這麼好的機遇,他就冇動心?還是他另有籌算?略微沉吟,他便道:“各旗旗主擔憂天津的旗民離開掌控乃是意猜中事,若如不允,各旗必疑此乃決計兼併減弱各旗氣力之舉,必將有所衝突。

見胤禎微微有些遊移,康熙知他對此有衝突,略微沉吟,才道:“朝鮮不過一蕞爾小國,向來推行事大主義,對前明如此,對我大清亦是如此,自天聰元年簽訂兄弟之盟以來,累世恭敬,儘極臣禮,其國近百年來,尊照盟約,不構築城池,不練習兵馬,於大清而言,實屬不設防,取之易入反掌,何必急於一時?”

有野心是功德,卻不能再步元蒙的後塵,邊境再寬,冇法有效的節製和管理也是徒然,徒耗國力。南洋和澳洲之地,地廣人稀,又係無主之地,大肆移民便可緊緊掌控,但南洋諸藩及朝鮮、日本倒是人丁浩繁,汗青悠長,再用移民來停止掌控則明顯不實際,異化他們的難度也不小。

這事胤禎早有籌辦,聽聞康熙提及,卻還是沉吟了半晌,才道:“組建禁衛新軍,目標有二,一則為拱衛京師,二則為橫掃西北。拱衛京師將領人選還請皇阿瑪聖決,進軍西北的將領人選,兒臣竊覺得應選熟諳體味西北景象之年青將領,兒臣保舉年羹堯、嶽鐘琪兩人。”

本來康熙是這麼個設法,胤禎內心頗不覺得意,要直立典範,大可另找藩國,朝鮮這丫挺的必須得滅,此次他學乖了,毫不遊移的就躬身道:“皇阿瑪教誨,兒臣定當銘記於心。”